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探索
作者:刘荣万 许和隆 冯立明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目前主要质量保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对我国当前的质量保障模式进行了梳理并认为“由于教育质量与‘体系’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基本上处于‘边研究、边保障’的状态。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常见的构建模式可以分为质量保证模式、质量控制模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等三种”。
“所谓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其关注的质量标准并非直接指向产品质量,而是以‘体系’的完善为直接追求,最终目的是赢得消费者信任,满足消费者需求”。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关注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人们对此质疑的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结构、不同服务面向的高校,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以及如何建立价值中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对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进行评估。
“质量控制是‘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典型特征之一,将预期目标的达成度作为界定质量的标准,但是以质量控制为核心所构建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质量控制,其主要目的不再仅仅是判断目标的达成度,并据此酌情实施奖惩,而在于及时反馈信息,监视质量形成过程,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排除质量环中所有导致不满意的原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目标明确且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组织高效有力,目标与监控形成有效的反馈回流。但易引起争议的是,谁来确定目标?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质量审核?如何避免质量审核中的造假行为?谁来评估审核人员的资格?如何解决质量管理环节中的职能分割等等。
全面质量管理最初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质量管理大师费根堡姆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戴明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阐述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起美国以及其他各国工商业的重视,并逐渐地被引入服务行业、政府和教育界。它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特点为‘三全一多’,三全即全企业、全过程、全员参与;一多为多样性方法,表现了系统性、整体性与一致性的管理思想”。这种模式从激发校内每个质量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与协作精神出发,注重使命认同,全程管理,重视组织学习,追求卓越等。但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初源于工商管理领域,工商管理求得满意的对象是“顾客”,“顾客”一词套用高校质量管理时,易引起人们的争议。高校的顾客是谁?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中心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价值追求。
质量保证模式源于质量标准与体系的完整、严谨与科学,质量控制模式源于内部质量目标清晰与组织高效,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源于对“顾客”的满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中心,呈现不同的取向,有的以体系为中心,有的以目标为中心,有的以“顾客”为中心,不同取向之后又隐藏着不同的教育哲学、管理理念及管理目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模式对质量保障有着不同的积极意义,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为此,韶关学院在明晰各种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整合并建构了质量保障的发展策略。
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策略
1 自我发展策略。自我发展策略是指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自我激发、自我参与、自我组织的质量发展策略。该策略整合了质量保证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合理元素,括全员参与、使命认同、组织学习与追求卓越。韶关学院的主要做法是,引导教职工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在制订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质量发展文件时,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员参与,达成共识,达成使命认同。在使命明确的基础上,对质量建设内容进行分解与统整,组织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标,组织各级管理者进行学习研讨、交流并做好教职工培训工作,力求“完善学习型组织结构,以不断提高组织成员改进教育质量的意愿与能力”。另外,我们也感到,学生对质量的不满意因素和满意因素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时间的推延,习惯了的满意因素会慢慢变为不满意因素。因此,我校不断根据内部质量因素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转移、及政府与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2 开放策略。开放策略是指促使高校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发展策略。包括观念开放、质量管理体制开放及各种类型的交流与合作。该策略整合了质量控制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管理模式中合理内核。我校具体做法是: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质量建设徘徊不前或不能有所创新,问题往往在其行为背后隐藏的思想观念。为此,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标,组织了多次全校性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管理观等教育观念大讨论,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授人以渔场”的巨大跨越,创造了一个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自由、宽松环境。接着,改革内部质量管理体制,以评选精品课程、名牌专业、教学名师、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本科应用型人才示范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等为契机,奖教奖学,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此外,通过建立校际联系及与国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经常性地与同类院校相关人员及国外质量管理机构交流和磋商质量工作进展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的思路,了解国内国外教学质量信息,或通过参加国内质量工作学术会议、不定期聘请高教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等方式,全面了解质量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3 交互作用策略。交互作用策略是指以提高学习质量为目标,高校对质量标准、质量流程、质量机构进行重新构建而获得新结构的发展策略。该策略整合了质量保障模式与质量控制模式中合理架构。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张笛梅认为,质量要素可为“导向因素、基本因素、主导因素和根本因素”。其中,最根本因素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的因素,所有的因素最终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标之初衷。对此我们首先从如何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入手,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专家健全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涉及到教学组织与运行、教学建设、教学质量与监控、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各个方面。尤为突出的是,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选用和课程评价六个部分组成。其次,根据信息反馈系统改革质量流程,建立了以教学信息采集、教学质量目标、教学决策咨询、教学指挥、教学执行、教学评价与诊断、教学反馈与调控等七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流程。再次,改革丛林般的部门“烟囱”所导致的质量管理职能分割,以“专题领导小组”的质量管理方式统整质量管理。改革后效果明显,我校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省“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南地区和港澳特区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省级一等奖,有近400人次获国家、省、市奖励。
4 文化发展策略。文化发展策略是质量保障的核心。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文化既离不开历史,又存在于现实,还引领未来,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发展的特质。我校从培养合作文化和学术文化入手,合作文化显示着集体的智慧,学术文化彰显了不同个体的创造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从全面的专业建设变为专业群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效益。二是从教师做课件的个体行为提升为教师跨院系、跨学科共同创建教学一科研网站和教学资源的群体行为。三是变教师个体的设计教学为师生共同探索的研究性教学。四是建立跨时空协作研究和专业网络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由此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投资、管理、师资培训乃至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五是建立健全科研进课堂的管理机制。这样,我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成长论坛”被教育部评选为2007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好评,2007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