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师范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王玉凤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思考,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从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术交流、改革实践教学以及改革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师范生创新意识提出四点看法。
  关键词:师范生;创新意识;改革
  
  从2007年起,教育部在其直属的六所高等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达到教育家办教育的目的。这是一件好事,但如何进行师范生的培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有一些领导及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技能培训方面,认为要大大加长教学实习的时间,这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笔者认为,对师范生更应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其创新思维方式。
  
  一、课堂教学加强研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必然选择。目前多数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追求现有课本知识的高效传授,老师习惯于把每一个知识点讲透讲全,为此抱怨所安排的学时太少,一再争取增加课时。而学生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时常因为老师哪个地方课堂上没有讲到或没有讲透彻,而认为老师教学不到位。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学习方式,不会去主动思考,更不会自觉地探索科学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教育本身应该是以能力培养为主,培养学生充分思考、主动探索、寻求创新的能力。教师们应该都知道,有些学科发展很快,比如生命科学领域,许多传统的观点已经被新的研究成果所打破,因此与其花很多精力传授书本上已知的知识,不如花一定的时间探索一下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主动参与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的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引导、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主体,在探究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于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的行为和精神应予以充分鼓励和肯定,以建立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勇于发问的信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源头动力,是学生活跃思维的基础。探究性学习也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应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样,遵循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训练的师范生不仅能养成勤于思考、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习惯,而且必将把这些习惯贯穿于将来的教学工作中。
  
  二、安排专题讲座课,活跃学生思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中提出: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需要提升我们的开放水平,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讲座课的形式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包括专业领域、教育领域、国际的、国内的)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学科知识、发展方向、前沿研究课题以及自我成长体验、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体会等。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学生通过与卓有建树的名师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学科发展近况,使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且可感受大师们的治学、育人风范和人格魅力,在治学态度、学习方式、科研思维、成才心得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也会有所启迪。比如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先生为我们的学生做了一次学术讲座,曹院士主要结合亲身经历,重点介绍了长江渔业资源的现状、渔业资源的保护对策、水电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物种资源保护以及鱼道修建应依据客观需求等。曹院士的讲座不仅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而且在一个科学家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等方面也给学生带来很深的震撼和感慨。整个报告会都贯穿着这样一种精神,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能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要全面考虑。报告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赢得了学生们阵阵掌声。
  我们学院正在进行两个系列讲座课,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现阶段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现状,拓宽学生的眼界,活跃学术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开设了“生命科学研究专题讲座”,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聘请目前在武汉市的部分院士、长江学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来访或在我校进行合作研究的外国学者等各个方向有代表性的专家进行讲座。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现阶段中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情况,我们开设了“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研究”这门课,该课程也是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聘请了本省的一些中学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来校进行讲座。这些讲座课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都踊跃参加,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一些学生因在讲座时没有争取到机会提问,在讲座之后还向讲座课的组织者提出了很多问题和自己听课后的感想。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希望以后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也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其他院系的讲座(包括人文科学的),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人文素养,在交叉知识背景中寻求创新。
  
  三、在实践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改革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增设大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设的研究性实验等形式鼓励师范生参与研究性实验。现在有人认为,师范生反正将来只是到中学教书,不需要重视他们的科学研究训练,因为他们将来一般不会去从事科研工作。笔者认为,科研训练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训练学生探究方式、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是极有帮助的。因此对师范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该使他们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习惯。为此,我们向本科生全天开放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接受本科生在实验室做研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从事科研创新。在研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必备的研究态度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同时也鼓励高年级(如大学四年级)学生从事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学科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研究与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即将进入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在专业实习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或任务,这些作业或任务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完成,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使得学生在接触社会、走进自然的过程中,了解国家和社会所需,不断感悟和反思,在社会实践中不仅提高分析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社会和历史责任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多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和见习的情况,积极进行教研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并采用教学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多方面培养创新意识。
  
  四、改革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范生,必须全面考查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后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情况、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首先,要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50%~100%)。平时学习过程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目标进行评价:(1)对探究学习的过程、方法和能力方面作出评价,即从提出科学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文献资料提出假说和预测、制订探究计划、获得事实或证据、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合理的假说、总结汇报等方面进行。该考核过程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2)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在学习时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能够主动自觉地把掌握的基本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用来作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3)对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的知识面和平常的行为表现等方面,考查其是否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并主动参与到创新意识的培养活动。为了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主动探究的信心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
  其次,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在每个学期的期末,也可以选择性地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或者以灵活的方式考查其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