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地方高校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探索

作者:赵俊伟 张新民 曹中秋




  摘要:地方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越来越具有必要性。本文通过相关分析,提出了地方高校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原则、内容与策略,并进行了例证阐述。
  关键词:地方高校;发展性评价;教师激励机制
  
  一、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提出
  
  1999年我国高校大力扩招以来,高校教师队伍人数显著增多,大批青年教师成了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我国部分高校对如何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进行了一些新的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激励手段相对单一,各种配套制度不够科学完善,忽视教师个体激励的差异性,忽视教师主体内在情感的激励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发展基础先天不足,发展路径内外堪忧,师资队伍存在着“量”与“质”的双重缺乏,给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尝试通过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以切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活力,从而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的发展。所谓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就是在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为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激励制度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它是主体取向的激励,是重发展而非重功利的激励,是整体目标指向的激励,是即时性和过程性的激励,是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有机统一。
  
  二、地方高校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原则、内容与策略
  
  1.全面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人本原则。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第二,要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人员选拔和任用的过程中,在实施奖励或惩罚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测评标准,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和奖罚得当。第三,要坚持竞争性原则。这里的“竞争性”主要指外部竞争性,即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具有培养、留住、用好人才并吸引外部人才的功效。第四,要坚持差别性原则。只有了解和掌握教师不同时期的需求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第五,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2.全面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目标管理运行机制。目标管理既是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又是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它对于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实行目标管理,将学校整体发展目标转化成为具有激励性的教师个人发展目标,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这正是教师们所希望的。第二,要构建教师情感管理激励机制。实践证明,人只有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才能,作出具有创造性的业绩。情感管理激励模式强调民主管理,强调人情味和情感投资,强调感应性,行政权力影响力淡化。第三,要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绩效考评是实施有效激励的关键,它能帮助管理者进行人事决策,有助于挖掘和提拔优秀员工,鞭策后进员工,培训和调动不称职人员,惩罚违纪分子,解释给工作出色者晋职加薪的原因。第四,要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当前新形势下高校的薪酬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高校的薪酬制度应更加灵活化,以适应新的环境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实施整体(全面)薪酬制度。第五,要构建青年教师主体性激励机制,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3.全面实施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策略
  第一,要采取目标导向的策略。实施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加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调节,主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第二,可采取满足需要的激励策略。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通过对教师需要的内容、类型、特点的了解并提供相应的刺激或外部诱因来满足其需要,才能激发其行为动机。地方高校应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在工资待遇、住房条件、进修机会、职称职务晋升、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民主参与管理等方面的合理需求。第三,可采取精神激励的策略。就是通过满足高校教师的社交、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高校可采用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校园文化激励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精神激励。第四,可采取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策略。一方面,应采取切实措施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轨道,将参加进修培训作为学校建设过程中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实施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按照年龄可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的群体,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及教师个人的兴趣志向分类对其加强职业指导。第五,须采取管理保障的策略。学校管理者只有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节激励的途径和方式,建立有效反馈机制,才能保障教师激励机制有效、全面、健康的运行。
  
  三、河南理工大学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实践及其效果
  
  1.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指导思想
  我校于1999年开始着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并于2005年首创性地提出要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其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校园文化,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用人机制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构建有利于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强办学活力,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统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综合实力,持续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构建发展性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探索
  其一,以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为基础,构建了“动力塔”型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我校于2005年全面修订了教师评价与考核制度及其实施办法,开始积极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教师评价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即要通过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考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了《教学名师制度实施办法》、《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实施办法》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五项制度和《精品课程与系列课程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