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作者:臧斌宇 赵一鸣 李银胜 叶德建 朱 军
放实验室为平台——宽带网络与互动多媒体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交互式图形学实验室、密码与信息安全研究室和并行处理研究所等,开展创新性的研发工作。
2.高水平教学、科研带动创新能力培养
(1)强调创新与实践的教学体系,注重启发式学习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如“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编译原理”等课程都增加了研讨性内容,授课教师定期布置一些超出课堂知识范围的开放式问题。由于这些开放性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设立科创活动项目,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空间。软件学院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科创行动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资助力度,建立健全创新鼓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的意识,体验创新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实践,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国际化研发人才和产业人才,为学生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从工程角度、实验角度和理论研究角度申请学校的“ 政学者”、“望道学者”和“曦源计划”3个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项目。
(3)参加老师的科研应用项目开发,进行实际的项目研发活动。软件学院支持并鼓励本科学生加入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由本科生参与开发的软件构件组装工具、配置管理工具和面向特征的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工具作为相应科研项目的主要成果,通过专家组验收,已进入企业试用阶段。
(4)邀请相关企业资深研究人员、国外高校著名学者来校开设多门面向本科生的课程,促进企业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
3.建立专业基础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
(1)把工程化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培养期自始至终关注的主线。一方面设置多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课程;另一方面对传统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基础和数字媒体方向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工程化改造,充实工程教学内容,建立一套“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有针对性的、高强度的project,在低年级强化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在高年级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分析、设计、实现的综合能力。
(2)产学研互动的工程化人才培养环境。软件学院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顶天立地发展道路”为特色,强调科研所选项目既要能出高质量的论文,也要能得到实际应用。为教师创造产学互动机会,丰富教师队伍的产业经验,开展多项相关合作研发项目及多种类型交流项目,推动专业教学与产业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效带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学生培养,尤其是在面向服务流程建模电子商务测评信息集成与商务智能领域内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软件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和863子课题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专利多项。
在知名软件企业中设立实习基地。建立跨度为一年的企业实习制度,通过深化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
(3)把工程能力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评分中的比重。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引入教学评估体系,指导教学和课程设置,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形成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学为主、产学结合的课程,课程实践和企业实习,强化对产业前沿问题的敏感性,通过高水平教学、科研带动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天地,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与产业工程师。
由于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一体化、整体化培养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适应现代软件产业的需求。
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熟悉产业前沿,能运用国际上主流的系统工程技术解决产业中的问题体现了较高的工程素质、展现了管理能力及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的能力。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
由于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定位准确,软件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无论在国内各高校攻读研究生、申请出国留学或进入IT、咨询、金融、通信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软硬件研发、咨询、管理等工作,竞争优势明显,得到一致好评。
1.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能马上熟悉自己的工作,迅速结合企业信息化应用取得显著的成绩。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即成为企业项目骨干,创新地解决软件工程中所面临的高端问题,并取得了国外专利,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满前就获得了企业的聘用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后,很快就升为资深员工、项目组长甚至项目经理,充分展现了国际化人才的素质。
2.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能力强。在各个实验室的科研活动中,高年级本科生参加多项应用工具开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由本科生为核心技术骨干之一的“多模型驱动的面向服务协同开发平台”,“基于数据挖掘和语义本体的商品编码知识库”等项目,在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中被认为在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3.迄今为止已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在“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两项等多个奖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核心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飞利浦奖学金、陶氏化学奖学金等各项企业奖学金数十人次。
由于坚持高起点、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复旦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积极努力探索,锐意进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160多所设有软件工程专业的全国高校中,已连续两年列专业评估第三名,被评为A++级。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