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

作者:张昌凡 吴文君 谭会生 龙永红 彭 涛




  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拓展学生工程实训空间。凭借学校所在地区良好的产业背景,学校与株洲、长沙、湘潭等地的株洲冶炼厂、湖南天泰能源有限公司、湖南网联数码科技公司、湖南新浪潮电脑有限责任公司、株洲机务段检修车间、株洲硬质合金集团仪表计量中心等7家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系列项目,拓展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训练空间。如:科研项目“现场总线及网络技术在铅烧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获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应用现场就在株洲冶炼厂,该研究成果已成为我专业生产实习的重要内容。2004年,自动化专业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合作,共同提出了视觉融合的理论和方法,成功地解决了高速电力机车的图像监控难题,申报的项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功,使得我校与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于2008年签订了全面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
  4.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2002年,自动化专业创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经过长期的创业和努力耕耘,已成为运作机制合理、学生参与性强、创新成果显著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几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先后对创新实践基地提供活动经费20余万元,仪器设备90余万元。基地实行专人负责制,有近10名教师参加基地的技术培训工作,现已成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足球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等赛事的重要培训基地。
  
  四、依托实践基地,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按照技能培训要求,开设独立的实验课。自动化专业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在物理实验和电路电子实验单独设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9门独立的实验课,形成了实验系列课程,涵盖了公共基础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实验时,把实验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定性实验(一般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根据教学需要规定实验项目和要求完成的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选择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另一类是设计和创新性实验,学生独立选题或提出项目,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制作和调试。此类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分阶段达到实验技能培养的目标。
  2.校内、校外相互补充,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自动化专业校内、校外实习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和生产实习等项目。认识实习主要包含机电产品的拆装,电子、控制、环保类参观,以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初步认识;金工实习是以车、钳、铣、刨、磨的金属切削工艺是机械加工的基本方式,是相当一部分产品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电子工艺实习(典型电子产品的焊装、调试,自主综合实验,引入EDA、虚拟仪器的使用)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实施、调试,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生产实习采用校内和校外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校内工程实训平台和开放实验室资源,按照现代企业新产品开发运作模式,形成以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制作、调试和装配一个具有控制功能的电子产品为主,以举办技术讲座和参观现代企业生产为辅的新型实习形式。学生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接触和认识社会,提高社交能力,树立劳动观念、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创业精神,提高了专业素质,明确了社会责任。
  3.面向工程实际应用,改革课程设计。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课程设计题目采用教师科研的指导性题目和学生自拟、指导教师审查确定的题目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面向工程实际应用。强化面向工程要求的设计方案的确定和实施。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达到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应用的目的。鼓励针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创新设计方案、创新实施手段和方法。
  4.学生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结合,进行“真刀真枪”的科研训练。在毕业设计中,要求指导教师选题要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企业委托研究项目或实验室建设等选题,并带有一定的创新性。一方面,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要求尽量结合工程实际,相当一部分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或者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安排部分学生到企业,结合企业实际选择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以学校和企业都选派指导教师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经过几年的实施,学生既在毕业设计中大大锻炼了工程应用能力,又为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每年有10%左右的学生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奖。
  5.建好第二课堂,开展科研活动,拓展创新教育空间。为加强对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自动化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假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制定了《本科生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学分评定细则》、《本科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评定细则》、《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学生社团指导管理部、大学生科技协会等机构,保障学生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积极健康地开展。近三年来,100%的学生参加了以“科技下乡”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成以来,有50%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级学生,参加学校科研项目的有3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35.3%,参加省“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的有10多人,占学生总数14.1%。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有20多人,占总数的28.3%。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工程教学和工程训练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一般本科院校课程开发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