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研究性课程教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又文 龙跃君

学生引领导到现代科学的前沿窗口。
  上述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分为两个阶段两种模式进行:第一阶段第一种模式始于1998年,在多项教改课题支撑下,全面贯通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内容,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分为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三篇,并已在我校工程力学专业连续三届试点,该成果于2002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阶段第二种模式始于2001年秋季,充分采用了第一阶段的实践成果,其特点是:仍按传统名称设课,内容实质性贯通。目前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连续六届试点至今,反映效果良好。
  
  2.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启发式课堂教学。课堂上,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逻辑性、集中性思维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直觉性、发散性和想象性的思维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具体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在每个章节的开头,向学生简介学科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发展与创新的意识,并合理设问,让学生主动构想开辟科学新途径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其次针对某些重要概念,及时给出灵活多样的思考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直觉,刺激灵感;再次是讲授例题时,针对同一力学模型,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命题变换,构造点、线、面、体的立体思维网络,进行迁移、跃变、逆向等发散型思维基本素质的训练。
  (2)激活式问题讨论。在讲授某些篇章后安排学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或学生针对已学章节内容提出相关疑难问题,事先发给学生,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随机选题、集体讨论、课堂报告、当场提问、及时解答,由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进行评分,评分计入课程成绩。实践表明,这种讨论形式,激活学生思维,深化问题理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创新型应用实验。我校于2006年引进浙江大学理论力学创新应用实验平台,在充分理解与熟悉已有实验模型基础上,研制新的实验项目,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教学。为有效地将理论力学创新应用实验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学校在该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4学时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创新应用实验基础上,开阔思想,创新实践,并撰写实验创新论文。
  (4)挑战型课外实践。配合课程教学,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四个一”的课外创新训练,学生创新训练成绩计入课程总评成绩(占30%)。这“四个一”的创新训练分别是:其一是运用所学力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个工程实际问题:要求从观察某一实际工程中,抽象出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学求解,再由所得结果去说明实际问题并验证或修改力学模型;其二是自编一道力学题,可以用具体形象的实例说明一个抽象的力学概念,也可以通过变换、重组、构思一个新颖的习题;其三是写一点最深刻的学习心得体会,可以是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是对已有理论的批注,也可以是对教学的建议,还可以是自己的某种见解,只要有新意就是好文章;其四是自选一个力学题,自编程序,用计算机求解。针对“四个一”的课外创新训练,每学期开展一次成果报告会,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理论力学知识和创新论文竞赛。
  
  3.改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近几年,我们相继研制了“基于多媒体的理论力学授课型课件”和“基于网络的理论力学自主学习型课件”;《理论力学概念、题型与方法》教辅光盘和《理论力学电子教案》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我校还引进了一些其他教辅光盘,如“理论力学创新实验”、“理论力学在工程中的新应用”录像等,这些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采用,提升了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较好地解决了该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多媒体课件建设。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研制了配套的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吸收兄弟院校成果精华,结合我校专业特色,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精选内容,按章节分阶段制作组合式课件素材库,包括各类工科专业理论力学问题的工程背景,理论力学模型的抽象过程,专业特色的典型例题,激活思维的问题思考,生动形象的难点剖析,复杂现象的过程演示等,形成一套与传统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互相补充的多媒体教案。该课件已在我校及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高校普遍使用,效果很好,达到了全面促进和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2)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建设。为提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训练的平台,我校研制了与《理论力学》主教材及多媒体教案相配套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此课件按章节分块,每章内容包括课堂回顾,工程背景,动画演示,概念答疑,思考解析,典型例题,习题选解,综合训练,创新交流。该课件于2004年获得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
  
  [责任编辑:丈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