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作者:孙丽娟 王 琰 冯丽芝 林 勇




  摘 要:根据目前大学生群体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本文提出了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阐述了音乐对于人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音乐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音乐促进人与社会的沟通;音乐促进人与自己內心世界的沟通;音乐还可以建立人的信仰找到心灵的家园。强调了音乐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提出了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预防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音乐;心理调适: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
  
  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尖锐。具有关调查表明,仅上海市高校的大学生就有30%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另一项调查表明,全国范围内的精神病病例中大学生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其他相关调查结果,也说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重大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提倡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实际上,在大学校园里,预防心理疾患远比治疗更有社会意义,而预防大学生心理疾患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
  
  一、音乐对子思维和沟通方式的作用分析
  
  音乐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没有空间限制,极富创造性,同时具备强大的“中和”性。从不和谐到和谐是音乐的发展过程,它以一种极大的宽容性接受任何一个不和谐音符,在不断的冲突,化解中最后把音乐推向和谐。这样和谐、包容、灵活的思维方式一定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法产生良好的影响。音乐不仅具有“中和”之特点,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具有广泛的沟通性。下面,从几方面较为详细分析研究。
  
  1 音乐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中国古人把音乐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是人与自然的沟通方式。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天六地五”,天有六气,地有五行。五声六律,正和这种说法相呼应。用“阴阳”二气来解释六律,阳数六律阴数六吕。世界万物都是由于五种基本物质元素;金、木、水、火、土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而产生并形成的。因此,音乐的五声六律、八音也是根据发音的物质材料,和声音大小清浊而自然形成的。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类依自然而生存,常常受到自然的威胁和侵害。人类就采用超人间的幻想形式,希望和自然沟通以实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音乐就成为了人与自然的沟通方式。《说文》记载:“雩,夏桀乐子赤帝以祈甘雨也。”《周礼司巫》记载:“昔国大早,贝帅巫而舞雩”。人类希望美妙的音乐在感天动地的同时传达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灵。古人也充分相信音乐能做到这点。《列子。汤问篇》有这样的记载:“匏巴鼓瑟,而鸟舞鱼跃,郑师之闻之,弃家从师襄游……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锤,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叩羽弦,以召黄锺,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徵矣子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驺衍之吹律,亡以加之,”此段叙述虽有点夸大其词,但这是古人的愿望,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古人把音乐视为自然,视为人与自然的沟通方式。
  
  2 音乐促进人和信仰或精神寄托的沟通。宗教历来把音乐视为人与信仰或精神寄托——神的沟通方式。犹太教《塔木德经》说:“天上有座神殿,只有通过歌唱才能打开它的大门。”在古罗马,教会创立了格里哥利圣咏,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一世花了十年的功夫选出了许多典型的歌调确立为“教堂歌调”,订立了许多演唱规则,在各种教仪上演唱,并编成“唱经本”,令各地教会广泛采用。为了使圣咏更加广泛传唱,很多地方设立了传播圣咏的学校。圣加尔寺院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中,音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徒们的生活中每个部分都有音乐存在。每天必不可少的唱经,各种仪式都有音乐相伴。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徒自发的试图以新的音乐语言形式来表达他们的信仰,表达他们与上帝、神,与他人、与造物主和教团的关系。当歌唱得人和进行音乐活动的人,把自己对于信仰的体验,把自己与上帝、神的关系,带进了集体的唱颂之中,他们有了作为集体语言的体验,而该集体给了他们社会安全感。这种富有生气的集体歌唱和音乐活动能够启动个体和集体间的交互关系,也是人的心灵与神灵的沟通方式。
  
  3 音乐促进人与社会的沟通,音乐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历史,古今中外,音乐本身从来都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最典型的是中国先秦时代的礼乐制,统治者极力推行音乐治国之策以达到政治目的。对音乐的规范非常严密,在祭祀音乐上据《大司乐》记载;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锺、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锤,舞咸池,以祀地示;乃奏姑洗,歌南昌,舞大磐,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锺,舞大夏,以祀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镬,以享光妣;乃奏无射,歌夹锺,舞大武,以享先祖:凡音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不仅祭祀的礼乐如此严格有序,就连王、诸侯、大夫、士等在生活中都有严谨的礼乐。按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音乐,王使用音乐四方八佾,诸侯使用音乐三方六佾,大夫使用音乐两方四佾,士使用音乐一方二佾。至于庶人是没有享受礼乐的权利的,既所为“礼不庶人”。礼在古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礼”不能独行,必须和乐配在一起,因为祭神必须先娱神,娱神必须有歌舞和乐舞。在礼的进行中,缺了乐将失去那种望而却步严肃穆的气氛,失去感染能力,所以“礼”“乐”同在,行什么样的礼,奏什么样的乐。乐工多少,乐器多少,乐工怎样出场,怎样入座,唱什么歌,演奏什么乐器都是按礼的规定进行的,因此,音乐是为礼服务的,而礼也就表现在音乐发生的过程中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礼乐,一生不断进行音乐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弹琴、击筑、歌唱,并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并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理论,把礼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出了治国安邦的思想,于是就有了“乐与政通”的理论概括。所谓“治世之音安于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道矣”,音乐就像一个晴雨表,时刻反映出社会气候变化多端的形态。所以音乐是人和社会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现代人喜欢以歌汇友,音乐可以表达朋友之间的共同心声,音乐把不通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互诉衷肠,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
  
  4 音乐促进人与内心的沟通。从心理学上讲,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映。从音乐美学上讲,音乐创作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