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会计学”平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者:王淑慧




  摘要:“会计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在会计学领域又具有极强综合性的课程。其教学质量涉及到非会计专业未来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我们站在这个角度,对课程的目标定位、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后练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目标定位;知识体系构建;教学方法;练习方式
  
  “会计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在会计学领域又具有极强综合性的课程。其教学质量涉及非会计专业未来管理者综合素质的高低。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按照创新的理念,重新进行了课程的目标定位;构建了适应于新世纪会计学科发展趋势的“会计学”知识体系;充分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根据课程不同部分内容的特点,综合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课程目标定位强调管理者素质的培养
  
  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是培养管理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与决策、编制预算与计划,从而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简而言之,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目的是学会怎样用会计,而不是怎样做会计。这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科方向课程的本质区别。
  这一目标定位,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强调了学生树立管理意识,体现了管理者素质的培养。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很多方面。其中,培养管理者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则是其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二、构建创新性的教学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紧跟会计学科前沿
  
  1、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创新。“会计学”课程集数学学科、管理学、会计学多学科交叉;在会计学科领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具体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财务分析与审计报告、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五门课程。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管理学的理念,利用数学公式与会计学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分类和预测。
  该课程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我们参照证监会要求的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思路构建,以明确“会计学”课程的外延,提供经济与管理人员阅读与分析会计信息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突出财务分析与审计报告利用的内容,以明确“会计学”课程的内涵与核心,该核心是创新性教学知识体系的集中表现。
  (1)会计基础部分。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当知道会计能够提供哪些经济信息?通过学习“会计规范”知识,了解企业的交易与事项哪些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违法行为?通过学习“会计循环”知识,知道如何向会计人员索取管理所需的资料与信息等。
  (2)财务会计与分析部分。①会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介绍六大会计要素主要内容的核算,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的关系。②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的具体形式包括表格部分与文字说明两个部分。表格部分包括: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获取现金能力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文字说明,即会计报表附注。附注不仅是会计报表的补充,更重要的,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3)财务分析与审计报告部分。首先,分析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意义;其次,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让学生发现不同经济数据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如何利用经济数据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的规律,发现企业运营与管理中的问题,以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最后,全面介绍解读会计报表的思路与技巧。本部分三个层次的内容贯穿于“会计学”课程的始终,是“会计学”课程的点睛之处。
  审计报告是非会计专业人员了解企业财务报告的帮手,它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把握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关。主要介绍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报告的类型及其分析与利用。使非会计专业人员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作出评价,以规避投资风险。
  (4)成本会计部分。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成本指标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5)管理会计部分。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管理会计如何利用财务会计的信息生成各种管理信息,为管理服务。
  
  2、教学内容紧跟会计学科前沿。为了使学生能够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教师们不仅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变化适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证了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知识:而且,注重探讨《企业会计准则》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使学生把握我国会计学科的现状与会计改革的方向。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成就了会计学课程的高效率
  
  1、采用真实案例教学法。各章开始以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真实案例作为本章的引言,引导出本章学习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会计规范内容中,介绍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案例,分析企业造假的动机与手段,尤其给股东、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强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又如,在讲授长期股权投资内容时,采用权益法核算,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对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我们结合双鹤药业长期股权投资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投资决策的重要性。同时,使呆板的会计处理变为鲜活的实用知识。
  
  2、针对知识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基础会计”部分,进行全真会计凭证、账簿资料演示。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节省了该部分内容的讲授时间,而且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易接受、有兴趣学习。
  (2)布置“扩展知识”的讨论题目,增大信息量。例如,以讲授货币资金内容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控制问题”扩展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让学生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的方式完成。这种创新的讲授方式,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学生普遍认为在“会计学”课程上学到了太多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高效率。
  (3)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区分一般学生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规定普遍要求掌握的内容;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具体方法是:难度较大的内容,课堂上介绍基本思路与框架,多数学生达到了解的目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题达到掌握的目的。
  
  3、采取趁热打铁,跟踪追击,直指目标的讲授方法,突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特色。
  一是在各会计要素核算内容之后,针对会计核算内容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以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影响作出基本的分析。这种教学安排,不仅明确了各会计要素在会计报表中的位置与含义,而且基本厘清了各会计报表项目的形成与意义,正可谓“趁热打铁”。避免六大会计要素全部讲完后,再讲授财务分析,存在很多会计核算的内容已经淡忘的问题。二是专设第九章,在对各会计要素作出基本分析以后,介绍全面解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技巧。这是在“趁热打铁”基础上的“跟踪追击”,即将各会计要素分散的分析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三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公司财务能力综合评价,这是课程的最终目标,可谓“直指目标”。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把握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技巧,并且能够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基本的判断,从而实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责任编辑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