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景志红 于晓红

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对于工作态度差、未完成进度要求、论文内容有重大问题的学生给予“黄牌”警告,责令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为毕业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后期检查:学校、学院、系(所)根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任务书的要求,着重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规范认真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改重点。四、科学的评价体系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公开的答辩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公正性,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1.答辩组织。学院实行教师与学生“背靠背”的回避制答辩方式。答辩小组由4~5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组长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院还特别设立优秀论文答辩小组,由学生申请,指导教师推荐,即可参加优秀论文答辩小组的答辩。优秀答辩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论文水平和答辩情况给出真实、客观的答辩成绩。优秀答辩小组的学生成绩普遍较高,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优秀成绩。
  上述做法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答辩小组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整个答辩过程严格、有序、公正、透明,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免受各种干扰,专心投入答辩工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环节的顺利进行。
  2.科学客观评定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表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工作量,设计的结构、内容与完成质量,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整体水平与实际意义,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评定。评定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分五个档次,优秀论文,一般控制在20%以下。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其相应比例为40%、20%和40%。这种成绩评定方法更真实、公正地反映了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整体工作情况、论文水平和在答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许多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因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而不能毕业的学生很少,淘汰率近乎为零。这样的结果如同部分不合格产品贴上了合格的标签流向了社会。因此要严格评分,对未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基本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坚持按不及格处理,而且从导师到各级答辩小组要层层把关。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指导教师评定不及格,则该学生失去答辩资格,其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系(所)答辩小组或学院答辩小组、校级答辩小组评定不及格时,其成绩由最后一级答辩小组给定。
  表1为我院近四年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成绩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各档成绩比例适中,整体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规律,说明我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评价体系的合理与公正。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也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可变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