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在理工科等非医学专业开设“现代医学导论”的探索

作者:王莲芸 乔中东




  摘要:开设现代医学导论的目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索文、理、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我校于2003年在理、工科等非医学专业开设了“现代医学导论”选修课,2007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精品课程。
  关键词:课程体系;医学导论;交叉学科;健康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与健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永恒的主题。“现代医学导论”概述了人体正常与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和病理生理过程,病原微生物、免疫反应、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人体每一系统的正常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症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不同方面,简明扼要地阐述了83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常用的化验指标和影像诊断方法进行了描述;另外,还简述了预防医学、中医中药的基本特点和徒手急救的基本技能等医学知识。现代医学内容浩瀚,但又是每一个公民,尤其是每一个大学生渴望了解的一门重要学科。
  
  一、人类医学的战略将从以治病为主转变成以防病为主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第三大问题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的第8个问题“人口与健康”强调“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
  人类的健康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生活方式占60%。一个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主要受国家的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取决于个人的文化教育素质,需视其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公共卫生设施,实行自我保健,才能提高健康水平。
  2007年9月8日中国卫生部陈竺部长说,一个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即“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有的科学家提出三个“P”,即预防医学(preventive)、预测(predictable)、医学个性化(personal)。这三个P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对于可能会生的病尽量早预防,即便生了病也要早发现、早治疗,切勿小病变大病。随着生命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理念将有重大变革一从以治病为主到防病为主,从个人为主到人群为主,从解决个人问题为主到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主。这就为传播知识的重要机构大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应该在大学开设医学导论课程,让学生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很多疾病的发生与人们对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有关,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就是感冒后可引起的最为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有这方面的医学知识就有可能预防之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的重视会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疾病的态度将从“重治”转为“重防”。这样就要求综合性大学能为学生提供预防疾病的知识,以免等到发生严重的疾病时才去医治。此外,理、工与生命医学交叉学科发展的也需要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在理工科等专业中开设“现代医学导论”对实现我国对防病治病中长期战略转移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21世纪是一个理工科与生命医学科学交叉研究的世纪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大学的理念、职能和形态都要随之发生许多有意义的嬗变。要追踪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优化学科结构,发展代表未来科技水平的领头科学,比如生命医学科学,尤其要注重发展交叉学科。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磁共振成像发明,实质上是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也是交叉学科能产生硕果的有力证明。又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2004年在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上指出,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理论相对较少。物理学理论体系完整,但实验相对较少,有些理论目前还很难用实验来证明。随着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应该越来越紧密。以耳朵的研究为例耳朵为何能听到声音?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怎样辨别声音?对这些问题,生物学家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从耳朵的结构入手进行研究。同样,物理学家在研究中可以建立物理模型。制定参数,探索另一种途径。这就预示将来科学上革命性的突破最有可能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如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结合点上。
  由此可见,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就是理工科与生命医学科交叉学科。这就要求大学应该培养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大学不断调整课程设置。
  
  三、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现代医学导论”选修课的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具有深厚的积淀,为使大学生在今后的交叉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基础,我校在2003年9月开设“现代医学导论”选修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良好评价(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国内高校的非医学专业中开设“医学导论”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见。
  在医学专业开设的“医学导论”主要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中西方医学史、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的发展史和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所开设的“现代医学导论”是从自然科学入手,力求将医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相结合,将基本知识与热点问题和最新动态相互渗透,介绍给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人体每个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原则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对疾病预防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熟悉疾病状态下会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了解疾病的处理原则;逐步让学生熟悉各种医疗器械,了解常用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及中医中药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现代医学导论”,学生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医学知识修养,为今后交叉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如2005级机械学院的学生所说:医学研究的对象与我们每人息息相关,学习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对我们认识生命、保护自身和维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这门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他们提供了弥补欠缺的机会。2004级管理学院的学生认为“医学导论”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学期的医学知识的长进,而是打开了一扇通向医学世界的大门。物理系2005级的学生是这样描述:大一下半学期,我不经意地选学了了“现代医学导论”课程,这门课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不仅了解到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而且,对物理知识在医学仪器原理方面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今后的学习找到了新的切入点。电信学院的硕士生在给该课老师的E-mail中写到:很高兴旁听“现代医学导论”,老师的讲课精彩,生动而又充满活力,让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快乐与满足。医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不管是在科研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信在该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将让我受用终生。
  可见,在非医学专业开设“现代医学导论”课程很有必要,既推动了实现“知识引导交叉研究”之目的,也为非医学专业学生学到医学知识提供了条件。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