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抓住实施“质量工程”机遇 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

作者:陈国良 冯博琴 张 龙

激光笔——激光乱晃,不知所指;四忌:黑板——形同虚设,媒体单一。
  教育部“质量工程”文件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论述中,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老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以追求课堂综合效果为目标,采用与其适应的现代教学思想、方法,特别是用有利于听课者思考、记笔记和课后复习等人性化的方法。师生们都有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和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任务。
  
  3.认真建设师资队伍,破解质量难题
  现阶段教育的“温饱问题”——经费和硬件设施,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已成为大家共识。哪一个学校把师资建设解决得好,师资力量强,他们教学改革成果就多,教学质量就高。
  但是,不同类型学校在队伍建设具体工作中还是遇到了问题。研究型大学中教学队伍的“稳定性”急待解决,要解决优秀教师安心从事教学、特别是基础课教学的问题。地方院校师资“质量”急待提高,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的融合交叉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已成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三、在“质量工程”实施进程中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1.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制定新一轮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正着手制定新一轮的教学基本要求,这项任务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呢?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信息化”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国家大力发展的“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中,信息产业列在五个产业之首。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的融合已是科学技术的必然趋势。现正在制定的各专业规范对计算机都将提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以“为各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有关问题”为己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任重道远,必将在信息化过程中大有作为。
  新一轮的教学基本要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上届教指委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将深入分析国内外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科学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作用,凝练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2008年之后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体系,特别是在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历史上首次提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和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实验单元与技能点。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课程类型不应只局限于原理验证型内容,而应该努力开设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实验。由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总体学时不多,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有些学校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创造了好的经验。他们的体会是:首先要提高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设计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题材;再次要有政策、方法、项目,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和创新活动中来。
  为落实实践能力培养,新一轮的教学基本要求将提供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参考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前至少有两个可选方案:以知识结构为核心和以课程为核心。下面以知识结构为核心为例作一说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计算机系统与平台(含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基础、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含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应用系统开发。相对应地,可以在这个知识结构的基础按照“实验领域—实验单元—实验技能点”的三级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里可以示例性地给出实践教学体系图(见图1)。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目前缺乏成熟、系统的经验,或者可操作的做法不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把它做好、做实。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高校的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千百万学生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将来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否应对自如,因此我们一直鼓励同仁们一起参与“如何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质量”的教学研究中来。
  现在来推动这一工作,恰逢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它的核心技术容易受到各行业重视,这无疑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在“质量工程”中涉及基础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国家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教学名师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团队等项目,为一线教师提供了难得的空间。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将在“质量工程”的建设进程中,在广大教师的投入和努力下,必将不断得到深化和进展。
  
  [责任编辑:余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