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从教育改革语境看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
作者:李培根
学生对于教育环节中的很多问题有时甚至比教师更有体认,如哪些知识适用?各个环节的效果如何?诸如此类,学生显然是有发言权的。
然而,教育改革的语境中显然缺少了学生的角色。因此,探讨教育改革,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或者说教育改革的语境中应该有学生的角色。
教育改革中话语角色的缺位显然是不利于教育改革本身的。因此,教育改革的语境中,不仅应该有教育者(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还应该包含业界人士和学生的角色。
四、语境本质折射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1.过度“有我”的语境
不妨分析一下前述语境的本质。教育改革的语境表明,教育管理者或教师们不仅认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导者,甚至忽略了对方(即受教育者)的存在,至少是不自觉的。
从哲学意义上讲,教与学、教师与学生都是矛盾的两方。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矛盾的双方有“对立”的一面,但又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即便承认教育者是这个统一体中的矛盾之主要一方(下面将会看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矛盾的主要一方),即便承认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在讨论高等教育改革时也不应该忽略受教育者的存在。教与学的过程必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并且密不可分。通常,教育者在讨论或思考教育改革的问题时,很少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就很难不产生偏颇。另外,教学活动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既然如此,作为主导的教育者,就应该更多地从另一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此外,不同于初、中等教育的是,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大学生理应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作用。
教育改革语境的本质是什么?前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一个本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组成并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内,教育者却过度地“有我”,不自觉地忽略了另一方的存在。
教育者们过度“有我”的语境,绝不是一个话语或思维方式的问题,其实可以折射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大概一方面源自“传道、授业、解惑”,这完全来自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大概源自西方大学的影响。当代西方很多著名大学认为其使命有三:通过教育传授知识;通过研究扩展知识: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保存知识。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多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是训练学生。而传授也好,训练也好,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就是很多教师潜意识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长久以来,人们这样认识,也是这样做的,并没有对这种教育的本质产生非议。
是否存在更好的教育模式呢?其本质又是什么?
2.联创团队的启示
回答此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际中的例子。华中科技大学有一个由本科学生自发组织的团队,名曰“联创团队”。其成员的选择,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具有多学科的背景。此团队的主旨是自主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除了分别参加各专业所要求的学习活动之外,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并做课题。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也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当然选题以及做课题的进程中不排除求得老师的咨询。联创团队已有多年的实践,其早期的成员有些已经是微软等大公司的骨干。2007年,联创团队的一个软件组在微软“创新杯”中国区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受到比尔·盖茨的接见,并获得代表中国参加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微软“创新杯”世界大赛的资格。其后在首尔的大赛中又进入决赛。团队成员陈志锋更是表现非凡,他在“创新杯”的IT挑战个人赛中一举夺得世界冠军,也是中国在此次大赛中获得的惟一冠军。
我们首先要问,联创团队的成员是不是人才?大概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事实上联创团队已经受到微软公司的关注,多人进入该公司工作。总体上讲,他们绝对是学校中更具创新能力的一批人。
我们又要问,他们所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是由谁主导的?毫无疑问是由他们自己。
我们还要问,他们进行的创新实践活动是不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环?当然是。他们在创新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多是老师在课堂中未教过的知识;他们在与其他同学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学到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团队的活动中,他们还得到“软能力”或“软技术”(如交流沟通能力、协同能力、领导能力等)的锻炼。如此等等,这难道不是更好的教育?反过来说,我们的教育中为什么不能多一些类似的活动呢?
3.挑战教育的本质
如前所述,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多停留在传授知识及训练学生,并且教育活动的设计、进行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并非言这些不需要或者不起作用,毕竟,多少年来世界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包括杰出人才。但不等于说,就不存在更好的模式;也不等于说,教育从本质上没有改善的空间。
联创团队的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潜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联创团队的成员们而言,在团队中的创新实践活动是比普通学习更高层次的学习,其环境也是比课堂更好的学习环境。在那里,他们的活动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更不是一般的技能训练。这种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的知识传授:是学习潜能的开发,而非一般的技能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或许有人说,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只适合少数精英学生。其实不然。对于普通学生甚至接受能力弱一些的学生,一样需要尽可能开发他们的潜能。如果也把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挖掘出来,对于他们自己而言,绝对有更好的效果。当然,不能期望他们也能达到如精英学生的水平。简而言之,学习潜能的开发对于所有学生都是需要的,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而言,不同的只是开发的手段以及最终达到的能力水平。
联创团队的实践其实是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挑战。当然,主动学习或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还有别的形式。联创只是诸多形式中的一种。五、需要改变高等教育改革的语境
知道了通常的教育改革语境中的过度“有我”的本质,就不难判断应该如何改变教育者的语境了。那就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在部分“无我”的语境中思考教育问题。
所谓“无我”,当然不是置身事外,不是无所作为。相反,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更有责任心的作为。
“无我”的本质其实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因为其宗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无我”需要教育者更多地让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到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首先要营造一个使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的环境。
“无我”需要教育者常常从业界及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教育问题。
“无我”需要教育者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好的舞台,以便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总之,一定程度“无我”的语境使得教育者有可能构建一个有教育者、学生、业界人士共同参与的更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