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加强课程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

作者:申长雨 关绍康等

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有许多家材料类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涉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企业有十几家,通过应用实践载体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训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橡塑模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设备先进,从事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等,研究领域涉及许多前沿性课题。因此,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以学科前沿实验室为依托,作为本科生创新实践载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前沿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5,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丰富、直观、科学、系统。
  (2)建设网络课程。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为平台,围绕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即将所有课程资源上网,与国内相关高校进行课程互动建设,实现异地课程同步建设、同步交流、共同发展。
  (3)建设虚拟实验室。对于当前材料成型的新方法,往往通过教材无法及时介绍。因此,通过虚拟实验室,介绍最前沿、最先进的成型方式及作用过程,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
  (4)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吸收低年级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开设各类课外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类课外创新活动竞赛。
  (5)完善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6)课程建设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是中国大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通过与国外相关高校加强交流,共同探讨课程建设体系,选用原版教材,使学生了解国际前沿信息,促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模具设计、加工过程模拟等软件的研制开发及应用推广等的教学研究。
  二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机械设备的改进、设计、研制与应用等的教学研究。
  三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T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探索等的教学研究。
  四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各类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教学研究。
  通过教学研究,从而掌握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出相关建设理论,指导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各工科类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6,教学团队建设
  以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基础雄厚、队伍稳定、效果良好的课程体系。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的规划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各位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东华大学等9所高校都积极参与本课程的建设,在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共同围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从事相关工作。努力实现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共同成长,以课程促进专业交流、以课程促进教学团队发展的建设目标。
  
  责任编辑 余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