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莫 雷




  摘要:随着社会对心理学的迫切需要与师范教育结构的调整,心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心理学在21世纪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及我国在21世纪需要大学本科培养什么样的心理学人才的问题,提出了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形成了一套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模式。
  关键词:心理学;应用型人才;教学理念;培养模式
  
  我国在21世纪需要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学专业必须明确解答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心理学科在建立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的实际与需要,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心理学专业应该主要培养从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型人才。
  21世纪八九十年代,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等师范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心理学教师,培养的整体思路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上好心理学课”来展开的。随着当前培养人才的目标的改变,原先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校心理学系对本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结果表明,以往培养模式培养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到了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应用技能,无法独立承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一些中小学宁可用本校其他专业的教师转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不用我们心理学专业培养的应届生。因此,根据新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出符合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心理学理论素质与心理学应用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最佳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一、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与措施
  
  在大量进行社会调查尤其是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培养心理学基本理论素质与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整体思路。这个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规划两类课程、融合三种方法、结合四条途径、设置五个关口。
  
  1 教学内容的改革:规划两类课程
  (1)优化基础课程,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础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深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我们首先对原来的经常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在进行基础课程优化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框架性原则。精简材料,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要根据对本领域专家的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该加强就加强,该浓缩就浓缩。二是逆向性原则。应该按照学科发展的现状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科基础与设计课程体系,而不是按照学科的发展过程来考虑学科基础与课程体系。三是超前性原则。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本学科发展的现状,而且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些,考虑到学科的进一步的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把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形成心理学领域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能不断地在该领域中把握新知识及探究未知知识。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对原来基础课程进行了整合与调整,形成专业课程的第一个模块。
  (2)强化应用课程,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课程的系统设置与强化,是实现新的培养目标的保证。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才能保证学生在校四年能够获得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技能,成为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技能主要包括五大技能: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治疗基本技能,心理测量技能。根据这五大技能,我们设计了10多门应用技能课程,形成了心理学专业课程的第二个模块。
  (3)调整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学科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以“倒立金字塔”的方式把握学科体系的学习技能,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的自学能力。所谓“倒立金字塔”的方式,是指学习每一门课程时,先把握该课程最核心的最简要的基本结构,然后随教学的进程逐步展开,形成犹如一个倒立的金字塔那样的基本结构。
  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是学生学好主干课程,形成心理学科基本结构的保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这种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今后能够在当前信息爆炸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不断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新信息,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掌握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在心理学专业理论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坚持指导与训练学生形成这种学习技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以“倒立金字塔”的方式把握学科体系的学习技能,使他们形成学科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把握课程中最核心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扩展到课程的其他知识,最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4)加强研究方法训练,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学科的探索能力
  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许多学科均有之,许多其他领域的专家谈论起心理问题也头头是道,可见,探讨人的心理,并非心理学的专利。然而,作为心理学的专业人才,他们对心理问题的探讨,有其独有的视角及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独有的方式就是运用量化的方式来探讨人的心理与行为。因此,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掌握用量化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技能,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学生真正领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精髓,形成心理学领域独有的思考方式,形成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在日后的科研及其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与能力,除了加强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建设外,同时在其他主干课程教学中强调贯穿这种量化研究的技能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探索心理学知识的能力即科研能力的形成。
  总之,通过心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应用技能,为实现培养21世纪心理学应用型人才走出了第一步。
  
  2 教学方法的改革:融合三种方法
  为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讲授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法和建构主义的问题中心的教学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学基础理论素质与应用技能的提高。
  (1)有意义学习阶段:建立基本原理的知识结构
  在大学学习的开始阶段,主要是基础课程的教学,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心理学专业,尚未形成心理学的知识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形成心理学主干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层级体系。因此,奥苏贝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