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职内涵发展模式构建探析

作者:范利仁 王明海 孙百鸣




  摘要:高职教育注重内涵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学校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以特色创建名校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内涵发展模式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高职;内涵;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办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欢迎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通过四个方面构建内涵发展模式。
  
  一、科学定位,理清思路
  
  高职院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内涵发展模式的起点。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找准定位,理清发展思路。
  
  1 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内涵发展的起点。从我院多年的办学实践看,高职院校只有树立发展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协调发展的理念、经营学校的理念、以特色创建名校的理念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内涵发展。
  
  2 坚持科学定位,明确内涵发展方向。科学定位,可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特色的形成、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等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做好发展目标、办学形式、发展规模、服务面向、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定位。近几年来,我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定位准确,确定了内涵建设方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院面向“三农”和老工业基地,灵活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与企业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3 确定内涵发展目标,明确内涵建设任务。内涵发展目标和规划是指导内涵建设的纲领。我院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制定内涵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规划,同时还制定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等单项内涵发展目标和规划。
  
  二、协调发展,保证质量
  
  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发展速度和办学规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
  
  1 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自2001年晋升高职以来,我院以内涵发展为中心,控制发展规模,目前在校生共5500人,教育教学资源充足,质量提高迅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适度规模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应避免规模过大造成质量下滑和规模过小造成资源效率低下这两种不科学的发展。
  
  2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为适应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机化大省、畜牧大省、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及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我院面向新农村和老工业基地,设置农业工程类、农业技术类、农产品流通类等5个专业群。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工作较好地适应了黑龙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切不可贪大求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3 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升高职以来,学院逐步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实施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的“三全”教学管理模式,办学质量明显提高,现有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7部,近3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为93%。
  
  4 实现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学院在培养人才取得办学效益的同时,还注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服务,进行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成果推广服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国家级“数控”和“汽车”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近5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0多次,培训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三、内涵发展,提升质量
  
  高职院校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内涵发展目标,构建内涵发展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1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品牌优势。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及时跟踪人才市场的变化,调整专业布局,深化专业改革。建立以企业技术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标准,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采取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形成专业品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各具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这种工学结合、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可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高职院校应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层次的校农(企)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农机专业与国际农机企业——美国纽荷兰公司合作,实行中外联合“321”人才培养模式:设施农业专业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实行校院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等。
  
  3 构建特色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院根据各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引入行业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与考核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体系中,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内容改革力度,与企业合作建立课程标准,合作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实行现场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特色实训教材。构建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逐步转向以企业实践考核为主的职业能力考评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的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培养,除课堂教育外,重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4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职业化人才。我院以“仿真化、真实化和工厂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为目标,实现内引外联,深度融合。引进美国纽荷兰公司等企业进驻校园,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打造了特色职业化人才。采取学校为企业提供厂房、企业带着设备和技术进驻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参与生产过程管理,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参加生产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5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内涵发展,培养特色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主要做法是:一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每个专业至少1名带头人;二是按照专业群建设需要,建立骨干教师队伍,每个专业群至少有5名以下骨干教师:三是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采取外引、内培和聘用的方式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50%以上:四是为青年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确定导师,指导和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特色发展,创建名校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对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1 科学定位特色。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打破旧常规建立新常规的内涵建设的历史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要科学定位特色,不断实践,不断升华,历练而成。
  
  2 以特色创建名校。特色需要长期积淀而成,需要全体教职工付出艰辛的努力。因此,特色培育也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抓好内涵建设,多视角培育特色。由诸多的单项特色叠加形成学校特色,由多个学校特色累积形成特色学校,由特色学校加上文化品牌形成名牌学校。
  名牌学校的创建起在定位、重在内涵、品在独特、贵在自觉、难在实践、成在坚持。
  
  责任编辑 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