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阮湘元




  摘要:新建教学型大学要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为此,将专业教学计划拓展为由专业教学计划、素质拓展计划、辅修计划、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组成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和应用统筹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在注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适应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创新式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新建教学型大学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和挑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育观念和模式的转变。高校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积淀出自己一定的理念和模式,成为一种势力强大的习惯传统,顽固地抵抗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模式的生长。因此,新建教学型大学教育观念和模式存在着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第二,找准办学定位和形成办学特色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和人才市场中,新建教学型大学如何合理定位,形成办学特色,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确立自身生存和发展成长的空间,是每所新建教学型大学都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
  第三,教师队伍的建设与自我提升问题。升本后,过去专科教育阶段的教师仍然是现在教师队伍的主体,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需要着力改造和提高原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四,学校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变革问题。低层次的专科学校的运行管理与本科院校的治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建立适应新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和质量保障及内部管理机制是一项紧要任务。
  因此,新建教学型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受市场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既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研究这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东莞理工学院实践,探讨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理论与实践。
  
  一、新建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分析
  
  1.新建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
  新建教学型大学办学时间不长,包袱轻,办学机制相对灵活,可充分吸收和借鉴老牌大学办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避免走老路和弯路,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是,新建教学型大学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思想不成熟,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质量是相对于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服务面向而言的。一些新建教学型大学对本科教育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或没有形成清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不顾自身条件,不考虑市场需求,追高求全;或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盲目模仿照搬老牌大学的办学模式,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上的“错位”和“越位”,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学校的个性和特色缺失,毕业生竞争力不强。
  (2)基础薄弱,办学条件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不足和这类院校自身基础条件有限,校舍、设施,特别是实验室、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速度。
  (3)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观念亟待更新。进入本科层次后,一些教师不能满足本科教学的要求,许多新加入高校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缺少必要的助教训练,仓促上阵,教学功底不厚,教学效果不佳: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使一些高校的生师比过高,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对教学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学术积淀、科研成果积累不深。另一方面,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仍然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张扬,创新思维和品格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思维模式上呈现内敛式、固定式的特点,在个性方面呈现习惯于继承、模仿和服从的特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新建教学型大学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倾向是:承认自己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定位,但一方面束缚于“三教”(教师、教室、教材)、“两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培养实践和应用能力方面有些苍白;另一方面误解培养应用型人才内涵,忽视甚至不敢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倾向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新建教学型大学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新建教学型大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观与发展观,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相适应,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
  新建教学型大学要在高校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定位,选准目标,必须走创新之路、走特色办学之路、走质量办学之路、走科学管理之路,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和生存之本;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依托地方,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树立本科意识,强化质量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造就既掌握广博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会“做人”又能“做事”、“做学问”,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式应用型人才。
  
  3.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抓好教学基本建设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鼓励过去担任专科教学的教师通过进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端正教风;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健全教师的晋升、聘任、考核、奖励和培训制度,从政策上引导、激励教师奋发进取,激发教师自身提高和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营造尊师重教、爱惜人才的文化氛围,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来。
  
  4.优化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从培养方案的设计质量开始抓起,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将专业教学计划拓展为由专业教学计划、素质拓展计划、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和辅修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贯彻在教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