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在公选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作者:熊治平

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维护河流健康与生命方面,有用武之地:学医的学生,在抗洪救灾时,救死扶伤,可大显身手;等等。这样一讲,同学们都会扪心自问:我将来能为我国的江河防洪减灾事业做点什么呢?
  最后,还需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考试方法与要求告知学生以便交流和在讲课时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
  
  四、注意课堂讲授质量,重视学生信息反馈教师讲课有几点值得注意:
  
  1.教师形象要朴实。上课时不宜高谈阔论,华而不实,以免造成学生厌烦,言传而不能身教,教书而不能育人。
  2.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讲课时要轻松自如,进入角色;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表述正确,语言动听,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深入浅出,于情于理;要熟记讲授内容、课件流程,少阅讲稿,切忌照稿宣科。
  3.把好时间节奏。上课要提前到教室做多媒体设备的开机调试准备。按课件预设好的内容与程序进行,把好节奏,重、难点处要适时地停住多媒体画面,必要时还需使用黑板做些补充性讲解。不提前下课,不有意拖堂。
  4.偶尔举例插花絮。讲课举例不可没有。它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但举例要恰当,尽最贴近生活,支持主题。
  5.课堂提问设“悬念”。讲课时有些问题老师可当场作答。但有些问题,则可以“悬念”形式提出,老师有意不回答,而留待下次解答,以给学生回味遐想的机会,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课堂互动交流。上课时,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滔滔不绝,而不注意学生的感受与情绪。课堂上不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一下,是调动学生思绪的有效方法。课堂互动交流形式很多。如老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突然发问,或请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回答,都增强课堂凝聚力,使课堂气氛轻松而活泼。
  7.重视学生信息反馈。公选课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专业,各自的专业性质与心理需求差异很大。教师要重视来自各方面的学生信息。
  我在课堂上曾做过一次调查问卷。针对学生的选课目的、听课情况、学后收获,以及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和开课建议等项,各设四个选项,要求学生以无记名形式如实回答。经过统计分析,其结果对我后来的教学很有帮助。
  此外,在每期课结束后,我都注意查看学生的网上评价和在论文中对本课提出的各种建言。凡是值得参考的意见,我都留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改进。
  
  五、精心设计考核形式,成绩评定力求公平
  
  课程成绩评定工作是否公平合理,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体现和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形象。
  对于选修课来说,学生选课混学分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在评定成绩时,容易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是,经常缺课学生的分数,可能最终反高于满勤听课学生的分数。因此,平时加强课堂管理,并把考勤情况记入最终成绩确有必要。
  我在每期课上,随机抽查到堂情况3~4次,每缺1次扣2分,计入综合成绩,事先公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听不听课都一样的不公平现象,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
  为了开展好课堂讨论,鼓励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我尝试给予发言者加分奖励的做法。提前公布讨论题目,每人限发言时间2~5分钟,据发言质量分A、B、C、D四档,分别奖励5、4、3、2分,计入最终成绩。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同时也收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在期末考试试卷设计上,一般分基本知识测验和论文两部分。基本知识测验,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专业常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论文部分,则给出命题,如:“作为一名大学生和国家公民,你在学习‘中国江河防洪’这门课后,请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谈谈如何为我国的江河防洪减灾事业服务。”在这一部分,灵活性很大,题目自定,文体不限,学生发挥空间很大,评分时也易于拉开成绩档次。
  
  熊治平,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