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

作者:辛明秀 黄秀梨 王 纯 赵书云

相互联系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在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时,注意与其功能相联系,在讲述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时,适当点明与其对应的结构基础。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通过学习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类群的结构特点和代谢特点等,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及微生物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在实验课教学中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将微生物学实验整合为五个模块。五个模块各有侧重,交给学生一个内容丰富、又相互联系的实验体系。
  
  2.理论课与实验课相渗透
  理论课上重点讲述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实验课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共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论课教学中强调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得出的实验过程和证据,实验课上强调实验手段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所能解决的理论问题。相互渗透,相互强调,使学生更好认识微生物学的本质、掌握其核心内容。课程组长期坚持主讲教师参与实验课教学,有利于把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的联系,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承担教改项目
  进行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体系及教材建设研究(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研究(获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与南开大学共同承担并完成了武汉大学主持的“微生物学立体化精品教材体系”中的微生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作(教育部课题,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将教学研究成果不断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启发教学、培养兴趣、加强课堂讨论,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加强课堂讨论,增强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从2000年开始,进行微生物学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及自主创新的能力。许多学生都感觉, 自主设计实验很辛苦,但值得。自主设计实验报告按论文的格式书写,强调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6.严格教学管理
  理论课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组成(70%)。平时成绩包括:小考(15%)、课堂讨论(10%)和考勤(5%)。实验课成绩包括平时成绩(50%)、自主设计实验(40%)和实验考试(10%)。平时成绩细化到每次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小论文和实验汇报四部分组成。通过小论文的写作,还可锻炼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考试包括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每个教学环节都严格要求。
  虽然在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微生物学不能做到整体水平的理解,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进度安排上不能很好协调和一致,由于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不足,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进展了解不够,实验教学中不能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我们将不断努力,使微生物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力争把微生物学打造成有特色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课程体系。
  
  [责任编辑:张冬梅]
  
  辛明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秀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