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滕利荣 孟庆繁

用于学生实验分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传输,演示实验和实验教学互动等。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管理科学化。
  
  3.实验室开放运行
  如何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开放环境,是各高校实验室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通过以基本技术训练、选修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为开放内容,采取专设7间实验室和相关仪器室实行24小时全方位开放、其他实验室定期开放的开放模式,通过建立开放工作流程、智能门锁系统、实验监控系统、实验网上互动系统等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作为开放教学的管理保障。专设一名知识面广、实验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博士生导师做总指导,根据实验内容配备科研方向与之相近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研究生协助指导,作为开放教学的师资保障。与学校团委共建了“吉林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面向全校本科生设立了“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扩大了实验室开放共享的范围。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企业还设立了“创新实验专项奖学金”。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创新实验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3年来,开出研究创新实验196项,本科生承担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项目”23项,本科生研究创新实验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4篇(9篇被SCI索引、2篇被EI索引),获奖33项(其中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103名同学获得了“创新实验专项奖学金”,13名同学因设计创新实验成绩突出被破格保送研究生。
  
  四、高水平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的建设
  
  怎样才能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如何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制定了教师不仅要搞科研,而且要承担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并对不同职称的教师作了不同教学工作量的规定,为实验教师聘任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99年开始,我们实行教师以实验项目聘任制,即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实验教学大纲内,选择1~2个实验项目,用3~4周的时间即可完成。这样减轻了实验教师实验教学的工作量,使他们有精力从事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目前,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29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学位的占100%。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竞争上岗的聘用制度,即实验技术人员全部下岗,重新聘任,优选了部分实验技术人员,又从社会公开招聘,优选6名毕业生充实到实验技术和管理工作中,实行合同制,为他们进行劳动和医疗保险,并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和培训。中心现有实验技术人员16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10人)。他们开发的多项实验教学装置和实验室管理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聘任机制的建立,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教育和管理理念先进,精通实验技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团队。
  
  五、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果与辐射示范作用
  
  几年来,中心人员承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7项,发表实验教学研究论文74篇,出版实验教学改革专著1部、专刊1期,获教学成果、教育技术成果、教育科学成果和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等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奖励68项。
  近3年来,在校生、毕业生和教师对实验教学效果满意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为99.8%;同行专家评价“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行外籍专家组评价“从硬件设施、软件管理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上都是国内最好的”,并作为优秀案例写进项目的总结报告中;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后评价“实验室开放共享、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设计创新实验和校内实训实验四个环节你们做得很好”。2005年“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实验中心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国内外500多个实验室前来学习与交流。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中心将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使实验教学思想和内容与国接轨;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效,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示范经验,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