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作者:季 民 马德刚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随着各种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出现了一些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一直是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和自身的特点,从管理角度介绍了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加强毕业设计而采取的有力措施。这些措施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得到对其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检验,是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由于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各高等学校对此都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各自比较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措施。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问题和因素不断出现,影响了毕业设计工作。主要表现为:
  
  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
  就业与考研对毕业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两者时间上的冲突,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找就业机会或考研上,还有少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将精力放在了就业单位的实习上,这些都造成了毕业设计实际有效时间缩短。二是部分学生由于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考取了研究生,对学习放松了要求,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明显减少。
  
  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学生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存在“做好做坏都能毕业”的错误思想和突击完成毕业设计的侥幸心理,把毕业设计作为毕业前的放松时间,甚至少部分学生进行抄袭。
  
  3、选题问题
  部分毕业设计题目不够科学,没能起到综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有的题目过于困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难以完成任务;有的题目过于简单,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完成了任务;有的题目结合科研项目,过分偏重于实用,对学生起不到综合训练的作用。
  
  4、指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教师过分结合自身科研项目,选题较偏,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对学生没有进行综合的训练。有的教师对学生长时间放任不管,或安排给自己的研究生进行指导。有的教师没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答辩时给分随意,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二、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为解决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我们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管理机制,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毕业设计工作的制度化与程序化管理
  (1)组织管理体系。为做好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规章制度,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实施细则,重点抓好落实,并成立以学院教学副院长为首的院级领导小组;系里负责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工作。
  (2)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补充规定》,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选题工作、对指导教师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时间安排、监督与检查、答辩工作、评分与评优、存档等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学院和各系将结合自身每年的具体情况制定院级的工作安排,具体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3)程序化管理。 每年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学校都要进行集中的统一布置,明确各项规定并逐一落实到各个基层单位。各院系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并通过动员会的方式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熟悉各项规定,做到有章可询。整个工作权责分明、环环相扣、依次进行。
  
  2、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选择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设计或研究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原则基础上,我们提出下列要求:
  (1)课题难度要适中、工作量要饱满,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提倡“真题真做”。选题要结合生产、科研或其他实际任务,优先选取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的实际课题。结合实际课题应达到课题总数的80%以上。
  (3)根据环境工程的专业性质,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分为工程设计类和科研类两种,其中工程设计类要控制在70%以上,且保证6 张A1号图纸的绘图量。在科研类题目中建议适当添加所研究内容的技术经济分析。此外,我们明确提出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不能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
  为保证毕业设计题目的不断更新,避免学生的抄袭行为,我们还要求连续三年时间内的所有学生设计题目不能有重复。
  在选题时,由教师提出相应数量的题目,并对学生公开,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所提供的备选题目要多于设计学生人数。在日程安排上,我们把选题工作提前到大四第一学期的下办学期进行,给予老师和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题目收集和选题,选题后的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课题,对做好开题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
  (1)我们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和培训。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助教和博士后经过培训,由主管院长批准,也可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实验系列技术人员不得独立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只能作为第二导师,指导纵向项目配套实验,并仅限1人。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方单位和学校均派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但外单位指导教师需要接受培训,熟悉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规定。(2)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和要求。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处理好“培养人与出成果”的关系,不应只强调任务,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要防止片面追求成果,把学生单纯当作劳动力的现象。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并签字批准,按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对经常不到岗、工作不认真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并上报学生所在学院。
  为保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应定期安排时间与学生见面,进行指导。每周不能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在毕业设计(论文)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