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依托轻工行业优势 狠抓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周 萍 梁明霞 周惠明

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外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等,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
  
  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发挥核心课程的辐射引领作用,推进学校本科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建成具有国内高水平大学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近三年,学校对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进行重点投入。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学校始终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优秀教改成果,按照学科发展、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之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扩大基础课平台,增设新的课程,形成了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如纺服学院“宽口径培养模式下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建设”获得了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设计学院建立开放型课程体系,常态性地组织国际间的合作课程,以解决不同知识点为目标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并形成了以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为核心学科向传播学、建筑学、机械学等学科边缘渗透的设计艺术学学科群,构建合目标、有序的跨学科合作为核心的开放型课程体系。建设的“三大构成”、“产品语义设计”、“基础造型”、“图形设计”等课程,体现了多学科资源优势,强化了人才的基本设计技能培养,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关课程群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并被“全球设计组织网络课程体系”所选用。国家级重点学科——食品学科多年来积极探索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改革,拓宽了食品学科群的覆盖面,形成了以食品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应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利用为核心内容的专业教学体系。
  
  3、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首先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按照“加强实践,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则,设计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课程模块、实习与实训模块(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类实习教学环节以及工程基础训练、计算机上机训练等基本技能训练环节)、科研训练模块(包括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学科竞赛、科技制作、学术讲座等环节)、综合训练模块(包括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等。除此以外,还将科研实践和发明创造环节等纳入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训练项目和竞赛讲座等活动,对取得成绩的学生,计入素质拓展学分,并且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满10 个素质学分后方能毕业。其次,学校注重各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4、产学研合作,使学生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与全国十多个地市建立了全面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与一百多家国内外轻工知名企业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工科类专业秉承“与企业结合、为行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产学研合作实施专项教育,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和拓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如生工学院与青岛啤酒集团公司等70多家知名行业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多位资深教授常年与企业合作,完成了一批国家级与省部级攻关项目,同时也从企业聘请了一批年富力强、掌握行业顶级技术的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授和副教授,合作负责学生的指导。学生在产学研基地直接参与研发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些学生被产学研合作单位录用,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食品学院在国内食品专业率先实施“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每年公布课余研究的招标项目,并积极与国际国内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和参加产品研发竞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杨裕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