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创新模式下英语教师的主体作用

作者:朱晓苑 费红艳




  摘要:文章提出教师主体作用与教师角色存在差异的思想,发掘教师主体作用概念的内涵意义。并强调通过教师主体作用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教学大纲、教学实践——突破的思想。
  关键词:教师;主体作用;传统模式
  
  围绕着英语教师主体思想的确立与实现,我们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思想对立面的存在现状。同时,也愈来愈清楚地探寻出,实际上恰恰是由于英语教学中三大传统模式的存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角色、传统教学大纲的形式主义存在以及英语听、说、读、写实践环节的分割性存在,才有了针对于传统模式存在而产生出来的创新点和与之冲突的教师主体对立面的存在。
  
  一、强调英语教师主体作用,在教师角色转变上有所突破
  
  依照我们对教师角色主体性内涵的描述与揭示,传统的教师概念模式已经被突破。教师不再是理论知识的单纯而被动的传授者,而是对于理论知识思想认识论与行为方法论的广泛而主动的传播者。我们将这一普遍性的教育教学规律上面的创新点引入到英语教学当中,则应当结合英语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特殊性,进一步界定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方向。
  
  1、提倡主动、积极的学习,进一步打造教师的优势力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依据教育教学资源拥有而划分出不对等的地位。而在网络时代,教师与学生在拥有教学资源方面是平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一方面应当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学习促进者,一方面应当凭借自身的综合能力与角色,在开放与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面前,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不断获取更为广博的知识,增强知识积累,加大知识信息量,以其优势力量,赢得学生的进一步信任与尊重,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的知识相互传递和交流的师生关系。
  
  2、关注广泛的英语文化背景及知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接受兴趣
  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之一是学生既可以通过学习受教育,同时也可以借助开放性的社会资源达到自育,学生与社会的实践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一个焦点事件或者一个时新概念,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甚至先于教师获得自学性学习。同时,借助于媒体、网络平台,综合性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知识愈来愈丰富地展现在每一个受众面前。在此境况之下,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的要求点增多了——要求教师的教学更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形成对英语自学性学习的补益。由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有关语言知识的知识点,更应当向学生传播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以激发学生对语言及文化学习的广泛兴趣。
  
  3、研究教师主体设计者功能,形成英语课程内外的研教一体化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已向设计课程角色转变。经过改革实践,我们认为还应当进一步研究开发教师主体设计者功能。即在肯定教师设计者的基础上,强调设计者的主体性功能。强调主体性,就意味着在教师的课程设计中,要将课程整体的设计思想、课程的学科专业化教学规律及立体多变的设计方案统一起来,实现英语语言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通过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规划,课程整体的设计思想可以体现出来。通过教师主动、积极的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得以掌握,教师借助于更宽广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知识平台,更为科学性地探索英语教学规律,深入浅出地实现教学知识的传播。通过课外的教学研究设计活动,教师实际完成了两度教学活动:课外的预先研究、设计、准备活动;课内的实践活动。由于研究、设计、准备在先,每一次课内教学活动都拥有富有变化的内容与形式,如此多变的、立体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投入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主动接受语言文化知识。
  
  二、强调英语教师主体作用,在教学大纲的撰写上有所突破
  
  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是要将教师放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教师要以其高尚的职业精神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以平等的治学精神,在广博的知识海洋中追求真才实学,以其职业道德、文化知识底蕴及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愈是认识和发挥其主体作用,便愈能够与学生保持密切关系,其教学愈能够与学生学习产生互动效益。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作用,首先表现于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编写上。教学大纲的设计、编写,既是课程设计活动中的一项具体行动,也是决定和影响课程设计活动的全部过程,具有整体性的意义。
  在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作用确定之后,教学大纲的撰写将突破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教学大纲模式,它作为描述教师和学生双向角色以及确立角色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而存在,因此它的存在目的与创新性内涵意义决定了相应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丰厚内容。我们认为,作为英语教学课程设计环节中的教学大纲,应当包括两个重要内容:其一,作为一种契约性的内容;其二,作为一种设计规划性的内容。
  
  1、作为一种契约的教学大纲
  作为一种具有契约形式与内容的教学大纲,应当包含师生双向角色权利、义务的内容设计。像任何一种合同一样,大纲用以阐明合同期间(这里特指在一个学期之内)将会发生的事情,并指导立约双方的行为。它要说明学生和教师在各项教学任务中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出勤、作业、考试等。它还应该阐明教学进程以及课程规则,包括教师对课程进程某些可变因素的预先估计,以及提出的应对、解决方案。
  作为一种契约的教学大纲,包括:①学生成绩评定办法;②查阅参考资料的范围;③作业的项目、次数和完成时间;④课堂讨论的内容、团队参与的项目、课外实践的内容;⑤奖罚办法;⑥对教师学术和学生学习忠诚度的界定。这些内容,经过事前讨论、沟通与交流,师生双方对各自角色的权利与义务的外延与内涵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依此获得公平的解决办法。
  
  2、作为一种设计规划的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突出的特征即是具有立体性和社会性。多种学习渠道和多种学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更为灵活性选择,他们有了对自己的学习富有个性化和兴趣化的选择和设计。同时,学习的方式由于技术的介入而更加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学习型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我们看到,当今社会,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连为一体,课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课下的实践性学习连为一体,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写作、学习和讨论学到的知识,与通过直接接触教师所学到的不相上下,甚至前者还要多于后者。以往,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学校的专职教师称得上是授业教师,而今天社会上那些拥有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的人都可以面向一定的受众面传授知识、技术和思想。
  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当涵盖对课程学习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和规划。作为对这一思想的倡导,现代教学大纲的编写,应当鲜明地体现出设计、规划思想的现实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性。在一个教学大纲中,至少应当包含这样几个设计、规划落实因素:其一,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要求掌握的情况;其二,教师对学科知识与实践应用契合点的理解程度和具体阐释;其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