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作者:盛双霞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适合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为主旨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从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入手,结合作者的课堂教学实例,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运用任务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做一些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任务;留学生;汉语教学;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教师在汉语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多种汉语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一大重心。笔者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多种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活动,以达到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生汉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任务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追求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对“任务”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虽然有不同的解读和阐释,但在以下三方面达成了一致:(1)任务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2)任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开放性和交际性;(3)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相比语言形式,更关注语言意义。而这正可以看作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所在。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中通过采用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者自然而然地、灵活熟练运用目的语的目的。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一定的语言知识来进行实际交际,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和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具备以下几大特点:
  1.以语言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缺乏真实性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强调语言学习者通过交流来学会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3.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强调有真实意义的语言内容。
  4.学习者先前知识以及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它追求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由、自发、自主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以上所说的任务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这些基本特点,非常适合运用于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
  
  二、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例
  
  “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模式,只是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马箭飞,2002)确实如此,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使语言学习的几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交际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业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如何在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中切实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在实际教学中探讨摸索。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是要不要渗透任务型教学的问题,而是如何渗透如何运用的问题。
  从前述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是“从做中学”的活动过程,强调在活动中使学生领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任务完成。这意味着任务型教学法有其特定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技巧。笔者以《汉语口语速成中级篇》(马箭飞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不同的文化”一课为例,尝试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具体汉语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和结构。
  1.前任务阶段(pre-task):即常规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教学首先要有导入,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特别强调导入与任务的相关性。
  在“不同的文化”中,首先设计几个跟课文相关的问题,请学生简单回答或加以思考,如:你认识外国人吗?你有外国朋友吗吗?在学校里,你们可以区分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吗?在你看来,美国人、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共同点吗?日本人有什么性格特点?这些问题的设置是教学的导入步骤,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主题和任务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中。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保证设计的问题贴近课本的主要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设计以问题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开放性。一要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二要有真实意义上的信息和观念等的交流和传递。(2)生活化。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他们有感而发,不吐不快。(3)生成性。利用一切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重视学生自主生成的教学资源。(4)层次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照顾全面,因此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推进,避免平面化,追求课堂的全体参与,全面参与。
  2.任务环节阶段(task cycle):它又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呈现任务环节,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使学生处于要完成任务的状态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和动力,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学习新知环节,也即我们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知识教学环节。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这种知识是完成任务必需的而又是学生所不具备的,即可以通过该项任务的完成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任务是实现转化的媒介和途径。此外,任务还涉及跨文化等内容。
  在“不同的文化”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就可以进入课文主题或者说任务环节了。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提供给学生。第一个活动是请学生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附带引入跟日本人的比较。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回忆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等的词汇和表达法,请他们自行归纳总结与此主题相关的词语,同时教师结合课文给予补充和完善,自然而然进入新的语言知识项目学习,其目的是提供学生进行下一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词语和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词汇库。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借助这些词汇和表达法,学生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比较容易而且愿意展开对话和小组讨论,并且建立用汉语表达和交流的自信心。这个任务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其已有的先前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便于教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达成。第二个任务就是分组学习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各自讨论总结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文化特点,要求有例子说明。小组讨论以后各自推选一人在课堂里进行报告,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不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