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李 芹




  摘 要:本文以“社会学概论”为例,通过总结该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重点探讨了专业基础课的定位与改革。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
  
  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从事社会学课程教学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学科专业基础课——社会学概论为例,谈谈专业基础课的定位与改革。
  
  一、突出学科特点,确定课程定位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学科。在专业领域内,“社会学概论”是其中的基础课,根据多年开设社会学课程的实践,笔者认为对该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定位应有明确的把握。
  
  1.“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定位
  社会学专业开设30多门课程,包括专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社会学概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社会学系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教师如何在“社会学概论”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基础性知识,说明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性质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社会学概论”的理论学习,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讲授“社会学概论”基础课,需要给学生讲清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如有些概念有几种界定,每一种解释都内涵了其认识视角、认识层面的本质及规定,对已达成共识的界定教师需要给学生说明,对有待于讨论的概念界定提供给学生自习时参考。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讲解的是哪些概念和理论,需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是哪些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因为,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教师要着眼于启发他们善于思考、钻研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初学社会学专业课程时,树立社会学专业意识,形成社会学专业思维,掌握社会学专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专业基础课的位置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社会学课程的学习不是纯书本的知识所能奏效的,它需要社会调查,包括方方面面的、各表层的;然后将调查结果归类、归纳、分析、综合。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分析、研究,在分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调查,做到调查、分析、研究,循环往复,一致无穷。社会学就是一部调查、分析、研究的社会学说,是历史与现实统一、结合的学说。它需要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认识社会,有学者称其为“社会学的思维方式”。作为一门专业,培养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当然需要诸多课程的学习,但对于社会学专业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社会学概论”可以说是专业学习的重要开端,突出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则成为教师讲授该课程的必要任务。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以下四点:
  一是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教学,引导学生使用专业语言、专业理论思考分析问题。二是培养专业兴趣,通过展示国内外社会学丰硕的研究成果与宽广的应用领域,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热爱专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是强化和训练学生主动观察社会的能力,树立社会学专业意识,尽快适应这一目标要求,引导和做出努力是最重要的。四是处理好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不能用专业课内容取而代之,它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尽量衔接好内容而不撞车。如讲授“社会学概论”,主要提供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该专业的基本概况、课程性质和作用,学会用社会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如重于对整体与个体、静态与动态、宏观与微观、结构与过程等关系概念的学习和掌握,要为专业课理论的学习打好基础。
  
  3.专业基础素质课的定位
  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它需要贯穿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社会学概论”课程涉及的内容从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角度看,它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
  在传统社会里,人们适应社会的方式很简单,生活经验的积累足以帮助人们适应他所存在的社会。当代社会结构复杂、规范繁多,变化迅速,单纯依靠个人的直接经验去适应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系统的社会知识的学习。许多发达国家,为培养现代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了社会学有关课程。有国家规定,将“社会学概论”纳入大学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甚至一些国家的中学也开设了该课程,他们将人文素质的教育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从基础教育抓起。在我国,“社会学概论”课程还只在大学文科学生中开设,个别高校只有少量的理科学生才能接触,显然我们与之相比是有差距的。
  在我国,凡接受过社会学知识训练的高校学生普遍认为,社会学的学习能帮助自己尽快成人——理性地认识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尽职责和义务。
  
  二、完善教学内容,实施“三个结合”
  
  在“社会学概论”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我们按照“三个结合”的原则实施教学:一是结合最新学术成果;二是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三是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进行教学。这些做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结合最新学术成果教学
  在众多学科中,社会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面对变化迅速、纷呈多样的人类社会,社会学者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不断进行描述、提炼、总结、概括,上升为各种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学概论”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基础课,教师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到课程中去。这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要完成教学大纲,把教材容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围绕教学目标,把最新的学术成果整理归纳,补充进课程。
  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它要求授课教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比如,在“社会学概论”教学中,有许多最新出版的社会蓝皮书、社会学年鉴、人口学年鉴、社会保障年鉴、出版新著和发表的文章,有相当大的社会学方面的信息量、数据、研究动态。对上述内容的收集、整理、归纳、综合需要教师完成;这些内容一旦与使用的教材内容相冲突或新容纳的量和度超过原教材内容,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很大。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新增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个棘手的问题,教师若脱离使用的教材,专讲最新学术研究动态肯定不妥当,因为常规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学术讲座,而不涉及最新研究成果同样不可能。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专业基础课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在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穿插有关新的研究成果,将教师浏览、查阅到的大量资料、目录和相关内容交给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信息,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传授和学习达到了得以相长的良好效果。
  
  2.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教学
  社会学以不断反映社会发展进程,解决新出现的社会问题,被社会所承认和接纳,由此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学科。它与社会生活之间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离开了社会的实际,社会学理论也就成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