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谈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作者:周明儒




  摘要:搞好课堂教学应当解决好理念、态度和方法问题。搞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应当将知识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将知识的书面形态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形态;着眼于一门课,讲好一堂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启迪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学术是大学教师的生命,每个教师都应努力提高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教无定法,但教有常规。教师应当遵循学科特点,适应教学对象,注意扬长避短。
  关键词: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态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是一个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先正视教与学的一个客观现实:
  从教的方面看:有些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地位、关系的看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有些领导在理论上重视教学,但在实际管理中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包括评职、评奖、评先等),也未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评估一过,一些人依然如故。为什么?因为相对而言,教学成果是隐性的科研成果是显性的;其成果获得的难度,相对而言教学较难科研较易(科研只需自己懂,教学还要让别人懂);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相对而言教学较长科研较短。
  从学的方面看:长期的应试教育和社会现实,使得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投机取巧心理,以及不少同学的厌学情绪或悲观情绪等。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工作,对于这些干扰因素这里不作讨论,只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从理性和实践上谈谈我对一个大学教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我认为,要搞好课堂教学应当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理念(认识)、态度和方法。
  
  一、理念
  
  理念问题就是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问题。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达到哪些目标?我觉得应当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1.将知识的科学形态转化为知识的教育形态,使学生们容易接受、便于掌握;
  2.将知识的书面形态转化为知识的生动鲜活的形态,使学生们兴趣盎然、乐于接受;
  3.作为整个一门课程教学工作链条中的一环,承前启后,着眼于一门课,讲好一堂课;
  4.作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链条中的一环,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启迪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添砖加瓦;
  5.通过课堂教学,发现“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二、态度
  
  对课堂教学的态度,基于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关系的认识。我认为对一个大学教师而言,教学是本分,学术是生命。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搞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因此,如果教学与科研发生矛盾而必须取舍的话,科研课题可以稍为放一放,而每一节课都必须上好。
  但是,科研和教学是不矛盾的,而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我这里所说的科研,既包括专业方面的研究,也包括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研究。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努力提高这两方面的学术水平。
  没有学术研究,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就只会在已有的水平上徘徊。特别是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学术是生命。要想把教学真正搞好,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科研上不去,教学水平也只能是在一般的层次上。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讲清楚书面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生动的思想来源、历史背景;就不明白知识创新的过程和学者们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不可能在教学中确切地把握现在所教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就不可能给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的启发或激励。总之,搞好科研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教学可以促进科研。通过认真的教学可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从而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在教学中可以发现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而且,真正掌握了教学规律,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教材,从而可以腾出时间来从事科研。在教学工作中认真的付出,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回报,但诚实的劳动不会骗人,“天道酬勤”,假以时日,厚积而薄发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各类高校的优秀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举出很多这样的实例。
  
  三、方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有常规。首先,每一门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也就应当有它特殊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备课要求;其次,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当采取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法;再者,每一位教师有自己的客观情况,有自己熟悉的或者是喜欢的教学方法,有自己之长也有自己之短。因此,教无定法,教师应当遵循学科特点,适应教学对象,注意扬长避短。
  但教有常规,就一般而言,我觉得,要搞好课堂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些主要的共性问题有以下几点:
  
  1.必须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基础。我认为备课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只有备好一门课,才能真正备好一堂课。备好一门课是指不仅对全书的内容、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而且对本课程与前面开设的课程及后继课程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只有“全书在胸”,才能使每一堂课讲到位;也才能做到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既有对本课程后面教学内容的铺垫,又有关于对后继课程影响的必要提示。
  (2)特别要备好第一次授课。包括第一次开一门新课,第一次用一本新教材,第一次对性质不同的对象授课,事隔多年又重新讲一门过去讲过的课,都要特别认真。一门课第一次讲授要下大气力,力争把教材中的难点、细节都搞清楚,不留夹生饭;力争把相关的主要参考书重点看一看。这样做,不是说可以“一劳永逸”,而是可以“一劳永益”。
  (3)教无止境学无涯,任何教师在讲课之前,都应当备课。新老教师只是备课的侧重点不同,工作量有别而已。当然,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应当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太强调备课的格式化、形式化,不符合客观规律。
  (4)备课应当备好“教”与“学”这两头。教师既要清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学的要求;也要清楚当前学生的基础、心态和期望。这一点往往注意不够,对新教师缺少认真的指导,老教师又往往凭过去的经验,对现实情况了解研究得不够。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过低的要求,避重就轻、避难就易,是不负责任,这固然不好;但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对牛弹琴”,也不可取。青年教师往往对学生估计过高,要求过高,或者操之过急。
  (5)最重要的是要备好概念的阐述、结论的发现、难点的突破、易犯的错误、规律的总结、结论的引申以及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等。
  (6)要备关键的教学语言,备课堂板书内容和板书计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