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

作者:王步高 张申平 杨小晶




  摘要:通过对2004年至2006年三次针对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各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同时分析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着的母语教育日益受到轻视,大学语文学科地位亟需“法”的规定性,课程改革尚需全面展开,教育科研活动开展不足,理论研究滞后,以及需要优选教材、开发课件、打造精品、共享资源等问题。
  关键词:母语教育;大学语文;现状;调查
  
  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如何?如何应对当前大学母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越来越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2004年8月底,教育部为了解我国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特委托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国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了300份《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表》,共回收有效问卷111份。2005年5月,在召开苏皖两省大学语文研讨会时,我们发放回收有效答卷28份。2006年8月,在东南大学召开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发放《大学语文开课情况调查表》,回收答卷145份。三次共收到答卷284份,其中20份重复;涵盖高校264所,约占全日制高校的15%左右。
  这三次调查跨时三年,范围广泛,调查对象均为直接从事大学语文教学或管理工作的高校教师,调查结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根据对调研结果的认真分析,加上我们多年来对全国各院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了解,现尝试对我国(不含港澳台)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课程定位。2004年调查从针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侧重点选项的有效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侧重点的具体分布情况和各校的不同教学特色。大多数高校侧重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71.88%),也有将近一半的院校认为应该侧重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44.79%)。另有29.17%的院校认为也应该侧重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17.71%的院校认为应该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定位方面,将近2/3(62.22%)的高校将大学语文定位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只有少数定位为专业基础课(6.67%)。定位为素质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的比例分别为23.33%和22.22%。有些学校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会出现两种(或以上)的课程定位。比如某些专业定位为公共基础必修课,而其他专业可能就是公共基础选修课等。
  2.开课现状。2004年调查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开设于80年代以前的占7.34%,开设于80年代的占40.37%,开设于90年代的占30.28%,开设于2000年后的占21.10%。可见绝大多数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就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门类而言,工学(49.54%)和理学(53.21%)学科开设接近或者超过一半,在经济学(59.65%)、管理学(56.88%)和法学(66.97%)专业中开设接近或者超过2/3,说明这些学科比较重视该课程的设置。各学科开设大学语文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学、农学、医学、军事学。不过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比例很小的学科并不完全代表不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因为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会有所不同。比如军事学,虽然它的比率只有3.67%,这并不说明军事院校不重视大学语文,相反这类院校开设比例还比较高。
  关于课时的前后变化情况,2006年的调查显示,5%的学校课时和以前差不多,37%的学校增加,58%的学校减少。开课时间基本集中在第一学年,一般开设一个学期,学分基本是2分。
  3.师资队伍。2004年关于师资调查的项目是大学语文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是否专职的情况。有34.26%的学校聘请兼职老师。各校专职教师比例为61.75%,兼职教师的比例为38.25%,将近2/5的课程是由兼职老师担任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0.78%、39.92%、39.08%和10.22%;博士、硕士、学士所占比例分别为15.41%、43.20%、41.39%。年龄结构中50岁以上占10.63%,41~50岁的占30.39%,31~40岁的占45.51%,30岁以下的教师占13.47%。
  2004年和2006年的调查对象中,有20所学校是相同的。这些院校三年之间,由于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从事大学语文一线教学的教师数量有较大的提高,职称和学位都有较大的提升。但全国整体情况未必如此,2004年全国大学语文师资中教授和副教授所占比例为10.78%和39.92%,而2006年仅为9.10%和36.99%;2004年博士比例为15.41%,2006年仅为13.01%。可见高职称和高学位教师数量比例有所下降。
  4.教学情况。教学内容方面,2004年统计显示大学语文教学“以古代文学、文化知识为主”的占80.73%,“以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为主”的占14.68%,“以专题讲座为主”的占8.26%,“以体裁为主”的占15.6%,“以史带篇为主”的占33.03%。教学内容还有以汉语言知识、名篇赏析、应用文写作、阅读、演讲等多样化的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按计划讲授为主,很少有学校邀请名家讲名篇的。学生的反响基本是很欢迎,或者多数欢迎少数不欢迎。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
  2006年的调查,对于大学语文被列为全校必修、全校公选、部分系必修和全校限选等情况做了详细区分。该项有效的问卷显示,将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必修课的学校约占50.54%,定为全校公选的学校约占29.03%,定为部分系必修的学校约占31.18%,定为全校限选的学校约占3.23%。还有将大学语文定为全校公选和部分系必修等两种以上的情况。
  5.教材建设和科研投入。现用教材版本杂乱,统编和自编并存。很大一部分学校选择了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和王步高、丁帆主编《大学语文》版本。至于课程建设经费,2006年调查显示,近五年来,有46所学校提供了经费,所占比例约为43.81%。这些提供了经费的学校,近五年经费的平均数为4.07万元,近一年来经费的平均数为1.02万元。资助形式多样化,精品课程、教改立项、会议出差和课程建设等各项分割科研费用,可见经费很紧张。
  整体而言,2004年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课程定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与教材等着眼于全局的宏观问题。到了2006年,除了继续关注上述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之外,开始探究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并且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这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取得的成绩总结
  
  1.研究会大旗不倒,领头人凝聚人心。作为全国大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