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保护动物 开卷有益

作者:费荣梅




  《动物保护概论》(第2版)由南京农业大学陆承平教授主编,2004年2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教材第1版于1999年lO月出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首批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
  该教材是国内外第一本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论述动物保护的原创性教材。是大学生开展动物保护教育,提高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首选教材。其主要特点如下:
  
  1.引领潮流,符合国情
  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等内容已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是国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保护动物,合理利用家养和野生动物资源,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越显突出。
  1998年12月,陆承平教授组织编写组成员在南京农业大学开会,讨论并确定了《动物保护概论》教材的编写大纲、并作了详细分工,最后由陆先生一统全稿,1999年10月教材第1版正式出版。2003年12月,陆先生又率领原编写组成员对教材第1版进行了精心修改,补充最新的材料,于2004年2月第2版出版发行。该教材的问世,一方面是陆先生博大精深知识的积累和严谨治学态度的结晶;另一方面适应了社会需要,引领了时代潮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2.学科交叉,内容创新
  传统的动物保护教材主要涉及濒危野生动物,该教材首次从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角度全方位探讨动物保护问题,是国内外第一本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论述动物保护的原创性教材。涉及学科范围广,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兽医学、行为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在内容上界定了动物保护的概念,首次将动物的痛苦、动物的保健、动物福利等内容作系统介绍;反映了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和前沿问题;思想观点科学正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富于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文中介绍了许多与动物保护相关的最新材料和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如第1章介绍了“SARS病毒与野生动物”:第4章介绍了布兰贝尔委员会提出的动物福利的“五个自由”权利、“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学会”;第5章简单介绍了危害因素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第12章犬的保护中介绍了“世界牧羊犬协会联盟”、“美国犬业俱乐部”、“德国牧羊犬协会”等组织机构。
  
  3.精心设计,体系新颖
  该教材的编排体系新颖合理,全书共45万字,17章,分总论和各论,总论8章为讲授的重点,也是该教材的核心内容:各论分别介绍常见动物的保护问题,如家禽家畜、实验动物、家庭动物、水生动物、工作犬、野生动物等。每章可根据专业需要、学时安排或授课对象等不同进行适当取舍。精心设计的编排体系既保证讲授内容的完整性,又可以作灵活调整。
  同时各章配有内容提要、思考题、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自学。书末附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保护动物名录、“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专业词汇英汉对照等,实用性强,与国际通用教科书的形式接轨。
  
  4.精修细改,强化保护
  《动物保护概论》(第2版)保留第1版的主体内容,增加了最新、前沿的动物保护问题。将第1版中的错误及不当之处作了适当删改。强化与动物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如第1版第14章中水生动物的痛苦中叙述飞鱼(Euthynnus pelamis)的延时捕捉综合征,经考证,第2版将其改为鲣(Katsuwonus pelamis)的迟发性捕捉致死综合征(The syndrome of delayed capturemortality),并详细介绍了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运动失调、游泳速度加快、呈“8”字形运动、体重减轻等,最后死亡归因于弥漫性血管内血凝固、血凝症,这表明被捕鱼的死亡并非简单的操作或缺氧所致,鱼的精神痛苦在其中发挥了作用;第2版增加了生物入侵、“福利型”的动物生产模式、竞技马的兴奋剂问题和反兴奋剂措施、水生动物的福利等动物保护最新内容。
  
  5.图文并茂,版式清新
  该教材在排版格式上作了大胆创新,每章均配有插页或插图,图文并茂,风格清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3章介绍猪的异常行为时,增加了猪的有关咬尾照片;第6章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时,用流程图形式,直观、清晰地展示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便于学生掌握。
  还采用大号字和小号字排版格式,大号字为讲授或重点阅读的内容,小号字为一般性阅读材料,这样更加突出重点,便于师生掌握。一改传统教材行文黑压压一大片的沉闷格调,使教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便于阅读。如第5章介绍畜禽保健的措施时,“二口恶英(Dioxin)”的介绍用小号字,表明学生需要了解但不要掌握。
  
  6.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该教材涉及的学科广泛,通过该教材的学习,把多学科通过“动物保护”而贯穿起来,把野生动物、家养动物、水生动物等类群动物一起讨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习该课程对今后的学习也能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动物课程,如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时都牢记动物保护概念,不虐待动物,不给动物造成痛苦,注意动物福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_及以后的生产实践中都有很大的影响。该教材学科跨度大、涉及范围广、通俗易懂,尤其适用于非动物专业、非生物专业的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通过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目的。
  通过该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动物保护基础理论知识,又了解了动物保护的实际意义,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有助于“宽口径教学,多方向训练,重实践锻炼,助学生就业”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的完善。
  
  7.社会影响,深远广大
  自1999年第1版《动物保护概论》出版以来,教材求实、求新、求精和求同存异的初衷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书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除南京农业大学外,国内许多院校也开设了该课程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如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除高等学校外,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防疫检疫站等单位也都以该教材作为参考读本,指导实践工作。
  该教材2002年10月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4年12月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2月,该书主编作为特邀嘉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第一个高校教材推荐栏目“大学书苑”中作了20分钟的专题访谈。读书第2版(ISBN7-04-013643-0)自2004年2月出版以来,当年既进行了现已畅销全国各地,使用人员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科技推广及动物爱好者。该教材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普及全民动物保护知识、促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从事动物保护工作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张冬梅]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