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应用文写作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赵丽玲 周金声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增进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效果的难题,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八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到学习方法指导,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到丰富教学手段,从个案示范教授到科学评价写作成绩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策略分析和成功经验介绍。
  关键词:应用写作;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如何通过短短的三四十课时的教学使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长期困扰这门课程的难题。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八种方法,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明确定位法——用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用心实践体悟,反复斟酌练习,才会提高。如果仅仅是应付性的小和尚念经式的练习,没有化为内在的知识和技巧,是不会有效的。我们经常碰到参加工作后的大学生因写不好或不会写应用文感到后悔。他们中不少人当年都上过应用文写作课,由于当时不重视,往往上过课却没有真正提高。因此,学生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学习和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关键。
  “应用文写作”一般在大一开设。新生大多对应用性知识学习比较茫然,加上对社会不太了解,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应用文不过是用母语将思想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因此,必须首先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社会和自己,端正学习应用文的态度。我们的办法是:首先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专题入手,引证当代社会人才市场的生动实例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选拔人才对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视的事实;其次,引证科学家对语文重视的事实和名言,归纳分析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素质特点,其中共性之一即普遍都具有较高的母语水平。还介绍麻省理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理工院校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资料,从而说明应用写作能力对理工科的学生同样重要。特别是介绍当代社会应用文使用的成功或失误的案例,说明应用文对人才和事业的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说:“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大学毕业生必须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扎实又通顺不可。”
  这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应用文写作”,明确课程定位,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学好应用文的兴趣,进而化作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启发反思法——用最常用的文体检测学生,引导他们自我反思其弱点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的自以为是的心态比较普遍。因此即使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了,也往往会认为应用文写作简单,只要依格式写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不愿深思,不肯下功夫。这是影响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心理障碍。因而,我们在完成绪论讲述后紧接着就设计一个简单的写作测试,采取当场完成小作业的方式,抽三四位同学(通常抽学生干部)在黑板上写一份规范的“请假条”或一则“会议通知”。要求每位同学在作业本上同时完成,作为第一次课堂作业。然后动员同学们对照点评并修改黑板上的作业。几乎每一次进行这种测试,都会让同学们发现当场完成的应用文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到30%,甚至经过大家修改后的文稿也很难达到50%的合格。在同学们点评和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再当场加以细致评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并诚恳地启发学生体会、分析造成写作失范的原因不仅在于缺乏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还在于在缺乏认真深思的态度。帮助他们反省自己在应用文写作上存在的差距和缺点。之后学生们在听讲和演练方面更加认真。
  启发反思法常常能产生震撼效果。在其后的课堂练习中,同学们跃跃欲试,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三、目标管理法——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路径和任务
  
  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后,随后的问题就在于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措施。我们的做法是,针对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感觉没内容可写的现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将事务文书等与大学生活关系更密切的文体写作提前教学。首先,把“计划”文体练习当作第一次课外作业。由教师先介绍“计划”文体写作的特点和要求,再说明本课程教学的设计和阶段安排,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我们制定了“一、二、三、四目标”:读1本应用文写作的指导书籍;完成2项重点作业,即编写1份报纸和撰写1份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从同学作业和报刊上找出30句有毛病的句子进行修改;写4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写一篇《本学期应用文学习计划》。这样,以“计划”开头,一开始就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基本任务。再以“编写报纸”为中期传播文体学习之后的综合演练,期末以“调查报告”作为教学后期的重要项目,逐一完成。最后以“总结”文体练习进行课程学习的总结,要求真正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效果。有了这样的总体安排,学生们心中就会有个大体的学习构架,再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就不会盲目或太空泛。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心中有数,每一次课后有明确的写作练习任务。并要求作业在课外完成,上课时进行作业交流和点评。
  如此一来,课堂变成了切磋交流的场所、指导讨论的场所、演示升华的场所。
  
  四、自主学习法——精讲多练,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崇尚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教”的教学主张。有了前期的安排,很快就能把教学纳入正常运行的轨道。在以后的教学中则采取“精讲多练,自主互教”的策略。每一种文体只用20分钟讲清文体特征、写作要求,进行必要的范文评析即可。这类讲解放在每次下课前,作为新一轮练习的指导。而新课开始时主要对上一轮作业进行检查、交流。交流之前要求学生先仔细修改一遍后,再互相交换作业相互批改。批改者必须签名,倡导相互讨论、争论。严格规定作者必须对作业进行精心修改后才能交给同学批改,批改者主要指出问题,不能代替作者修改。而经同学批改的作业,原作者必须根据同学的意见再推敲后才能交老师审阅。在学生互教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抽查督促,解答学生有争议的问题,随时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和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和指点。有时还鼓励学生发现特色作业上台评点。以这样循环的方式进行,将大量的写作练习放在课外,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讨论、纠错、点拨和展示成果,大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对大型的作业还采取评比优胜的方式。首先由学生互相交换,写出评语(本身也是一种练习),再由各班评出前十名,然后推荐到大班参评,对推荐参评优秀者由推荐人讲评理由(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很大。比如编写报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