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机械动力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作者:曾宝成 向文江 杨建华 蒋寿生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与综合,使得现代工业的科学性、社会性、创新性、复杂性等特点日益突出,许多工程问题都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才能得以圆满解决。为培养大批现代工程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扩大专业口径,增加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由于机械动力类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相同的,针对我校原有专科专业口径窄,师资力量薄弱,仪器设备欠缺的实际,我们通过优化重组机械实习工厂、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室、机械产品创新实验室、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材料研究所等原有实践教学资源,组建机械与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集中师资、设备力量,加大投入,组建机械与动力类专业群组,服务地方经济。
  
  一、指导思想
  
  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提高“三性”实验为重点,以强化工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实践教学平台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探索出了“生产认识—综合训练一工程应用一技术创新” 融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调整、充实、自行研制实验设备与厂校共建等方法,建成满足机械与能源类专业学生生产认识实习、课程实验、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各项实践教学任务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对外技术服务需要的,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多功能的开放性实践与创新教学基地。
  
  二、建设方案
  
  根据教学进程和产品开发制造程序,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等原则,构建了集“生产认识—综合训练—工程应用—技术创新”于一体的机械与动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该体系突出层次性和模块化,构建了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四级实践教学模块,即:
  生产认识模块 由机械动力产品结构、金工实习、产品拆装实习三个子模块构成。学生通过车、钳、铸工种的金工实习,机床、内燃机、通用机械的结构拆装,全面了解机械结构和机械加工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综合训练模块 由机械制造综合训练、内燃机整机性能提高训练、机电产品控制训练、课程设计四个子模块构成。学生通过CAD/CAM、Por/E、Mastercare、数控加工、常规制造工艺、PLC控制、课程设计、内燃机台架实验等实践项目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机械与能源工程的技术能力。
  工程应用模块 由毕业设计、技术服务两个子模块构成,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运用能力。
  创新设计模块 由机电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子模块构成,学生通过新产品的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建设措施
  
  1.硬件建设
  按照为“产品研究、开发、制造、检测、使用、维修、改进”工程链全过程服务的“工程模式”,采取调整、充实、自行研制实验设备与厂校共建等方法,重点建设和完善生产认识、综合训练、工程应用、创新设计等四个实践与创新教学模块所需硬件的设施。
  近几年来,我们对原有仪器进行了重大调整,购置了新版CAD、Pro/E、Mastercare系列软件、数控车床6台、数控铣床1台、加工中心1台、线切割机1台、电火花机床1台、机械创新系列仪器设备、全自动发动机试验台架3套、噪声测试系统1套、五组分气体分析仪1套,自行研制了小型风冷万能单缸试验柴油机、万能试验风扇装置、发动机倒拖试验台架、计算机测控的风冷发动机风扇试验系统、万能凸轮轴优化试验装置等试验设备。
  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基地得到了邵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邵阳液压件厂、邵阳汽车发动机总厂、邵阳市柴油机总厂、郴州柴油机集团有限公司、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们无偿地为基地提供了各种机床、发电机、实验台架等20多台(套),价值65万元。
  2.软件建设
  健全了规章制度。我们先后出台了实践教学基地工作条例、实践教学基地开放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岗位职责、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验与实习守则、实践教学基地金工实习管理条例、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实验教学情况记录、实践教学基地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基地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基地安全制度,规章制度健全,可操作性强。
  编写实践教学指导用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我们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先后编写了《金工实习指导书》、《CAD上机指导书》、《数控加工技术指导书》、《内燃机实验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指导书,出版了教材《产品技术创新》,较好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表明,这些指导书实用性好。
  改革了实践教学考核办法。①根据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建议,从2003年开始,基地采取综合考证制度和奖励优秀实践学生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Pro/E、Mastercare培训证书、车工操作证、钳工操作证等。②各个实践环节都安排了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灵活实践内容,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实行学生创新项目加分等办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③实行综合评分办法,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产品制作质量成绩、综合考核成绩组成。如果单项成绩不合格,则不记总成绩,促使学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各个实践环节。
  3.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改教,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乃至推进的关键又在于高素质的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必须配备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几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利用学校合并升本的机会,我们先后从邵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邵阳液压件厂等单位引进了3名长期在生产实践一线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当基地实践指导老师,增强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选派有一定理论、实践基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进修班、研究生班学习。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机械实习工厂指导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进修培训。目前,基地大多数青年指导教师都在攻读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为提高基地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3)实行严格的上岗制度。所有新招聘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达到上岗的基本要求方能上岗。同时,我们还定期对所有在岗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进行考核、测评,考核、测评不过关者一律不能上岗。
  通过四年努力,现已建成了一个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多功能特色的开放性实践创新教学基地。2005年,机械动力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三年的建设与实践,基地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和做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机械与能源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一到单位即能上岗。最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5%以上。
  四年来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9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4项、学校科研项目6项,并有4项成果相继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