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设立本科创新培养基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吉维 任良玉 滕文忠 高 军




  一、本科创新培养基金的实施过程
  
  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是为了使本科生尽早地得到科研训练,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而设立的专项经费,每年以项目的形式给予三年级本科生一定经费资助,为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提供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的实施是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确定资助对象的年级
  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的资助对象以三年级本科生为主,要求项目主持人已完成的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为什么选择三年级的本科生进行资助,而不是别的年级。因为三年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已经完全适应,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科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通过一、二年级的课程学习,已经得到了创新思维训练。平均学分绩点控制在2.0以上,则是为了保证申请者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学有余力,能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完成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
  
  2.选题申报
  选题申报是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选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项目选题活动中,我们并没有设立选题指南,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来选题,因为兴趣是活动最好的动力,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今后的研究活动中精力高度集中,能自觉地排除干扰,而且遇到困难也会靠自身的意志来努力克服。同时把学校自设立创新培养基金以来,已设立的项目名单提供给即将申报的同学们,供他们借鉴参考,开阔视野,提高研究水平。针对本科生首次撰写申请书的实际情况,聘请各学科知名教授就如何选题、如何撰写申请书等问题举办专题讲座,以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潜能,指导学生切合实际地选择难度适当的课题,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轻而易举,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信心,又能体验到搞科研的艰难过程。
  我们注重提倡学生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来选题,选择导师科研大项目中的一个课题作为本科创新培养基金项目来做,这样导师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也是科研和教学的完美结合。
  
  3.评审立项
  制定评审标准,对申报项目依据评审标准分组聘请专家进行评审,择优立项。项目设计的科学性是比较好把握的,绝大多数申请者都能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较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制定评审标准时,特别要注意项目的可行性,这个可行性是针对本科生来说的可行性,是在校三年级本科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的。项目的可行性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难易程度问题,因为有一些本科生在申请项目时,虽然可以初步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对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没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本科生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导致项目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这一点正是需要评委在评审过程中要严格把关的。其次是经费额度问题,由于经费有限,为了使更多的本科生有机会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因此对于耗资巨大的项目要适当控制,同时也要审查经费预算是否合理。第三是时间问题,项目研究工作耗时太多的,影响到学生正常学习的项目要适当调整和控制。
  
  4.中期检查
  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结合中期检查建立研究进展报告制度,为同类学科内各项目组成员之间提供多次交流的机会,扩展知识面,增加对课题研究的自信心和紧迫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提高研究水平。在进行中期检查时,要求学院组织导师和管理人员深入项目组,面对面了解项目的进展状况,并就存在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
  
  5.结题验收
  学校制定结题验收登记表、结题验收规程、项目验收评价标准,依托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项目结题验收小组。项目主持人报告项目完成情况,验收小组专家提问,项目组成员回答的答辩方式对项目进行验收,保证验收工作的科学、公正和公平。对项目未结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今后的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个别项目未结题的原因,教务处要求主持人提交分析报告,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①课题设计可行性存在问题,对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行。②主持人缺乏毅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一次试验失败就放弃了整个项目的研究工作。③主持人缺乏管理能力,不能有效组织项目组同学开展研究工作,导致项目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直到同学们毕业都没有完成。这三方面的原因有的是通过加强管理就可以避免的,如课题设计的可行性问题,是可以在评审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进行改进和调整的。而因为项目主持人的毅力和管理能力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完成,这些我们应通过导师的引导加以解决,必要时可以更换项目主持人。
  
  6.推广工作
  为了更好地反应和介绍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交流和推广,使其对后续基金项目指导教师、主持人以及小组成员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定期编辑《本科创新培养基金项目成果汇编》,及时反应和介绍本科创新培养基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对于特别优秀的项目成果推荐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推荐到有关杂志公开发表,对于应用性的软件成果,积极推荐到有关单位使用。定期对项目成果做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其发表和引用情况。
  
  二、成果与总结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两批近150项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通过了结题验收,许多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成果。有近10个项目的成果被推荐参加自治区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内蒙古大学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决赛中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的3项是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的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有近20个项目的研究论文被推荐到有关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对于应用性的软件成果,我们也积极推荐到有关单位使用。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调动了各学院开展本科生创新教育的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全校已经形成共识:实施本科创新培养基金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有效的重要的途径,学院的经费投入力度增大,导师指导更加精心。学校在公布立项项目名单时要求各学院对于学校立项的项目按1:0.5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资助,所有学院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投入配套经费,部分学院在保证学校已经立项的项目投入配套经费予以资助的基础上,采取更多的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并提高项目的研究水平。如蒙古学学院对于学校立项的项目给予1:1配套经费资助,对于已经通过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但未获得学校资助的项目学院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