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从两个实践模式看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作者:张建林
(4)都对传统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造。李教授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开卷考试的教学环节,提出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自己,以保证教学意图的实现。卢教授适当分离基础内容考核和创造性的考核,闭卷考试成绩小于50%,并且区分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和可以查询的内容,强调习题的训练过程,一般要求总评成绩中作业占25%,中考占15%,大考占30%,论文占30%,对课程论文成绩上不封顶,以鼓励学生无限的创造积极性。
(5)都注重对物理思想的培养,学习有血有肉的物理。李教授认为必须注重物理本质,突出物理思想。如,总能量决定运动方程,势能决定一切可能的运动,空间方向量子化的稳定性思考,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有效性,物质结构的稳定性、对称性等。他认为重要的是虚拟物理现象,把抽象的微分方程变成动态的物理现象,并显示出不同参数下各种动态的物理模型现象,化解了一些很难用传统方法形象化的抽象的物理,实现了物理理论的数字模拟实验、物理理论与实际现象的结合,实现了杨振宁先生所说的要学习有血有肉的物理,也实现了科学研究方法现代化的训练目的。卢教授不以知识点的多寡为教学优劣的判据,注重表达一定的思想,这些思想应该是学生难以从书本获得的,当知识已经遗忘而仍然能够留存下来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从相关学科借鉴、移植或自己创作。其集成教学的要点是以知识点集成为载体表达思想,特别是研究者包括教师的思想、语言和方法。他认为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在选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前科学研究综合、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考虑那些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物理内容,要努力在物理学各分支之间穿插、呼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得学生能感受到物理学是一个整体。这些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人为地、牵强附会地去制造,而是需要去发现。他认为要尽可能展示研究者的思路、语言和方法。
(6)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李教授特别强调传之方法、授之工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模拟、去研究物理现象,他希望不要把课表排得太满,要多给学生留自主学习的时间。卢教授认为科学教育不应说教,应该展示事实让学生自行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他寻找、设计论题让学生可以凭借现有知识水平讨论、质疑、批判书上现有的结论,提出自己的新方案、新观点,他认为这时候结论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感觉。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幼稚、错误,设计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案。鼓励学生在讨论、质疑、习题、考试、论文中的超常发挥。让学生学会行使“解题者的权利”:质疑题目的正确性、科学性;做必要的赋值;讨论成果的扩大或变化(他用)的可能。鼓励学生自己判断解答的是非、意义,尤其注意指导学生能够以书中的错误(不一定是印刷错误)来让学生逐步养成批判精神。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课程论文报告会。
(7)同时,他们还有两个最大的共同点:一是课堂讲授仍然是主渠道,包括课程论文环节的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二是体现了“大学是讲授一门课程,而不是在讲授一本教材”的教学思想。
上述是他们模式的主要相同点,在环境与个人特质协调作用下,又表现出个性特色。
2.个性
(1)对传统教学改造的想法与渗透研究性教学的着眼点有所不同:李教授特别注重物理研究方法,并将其建立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平台上;卢教授主张在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更注重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李教授以物理研究方法为主线,彻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并将其建立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平台上。他把教师系统提要的讲授,和自己自主学习、问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有机穿插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卢教授认为对传统教学程式的改动少一些好,学生适应的困难小些,强调在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研究性教学,特别注重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对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质性的优化,如在习题环节,改变应试教育形成的“凡是题目都有答案,标准答案老师全知道,题目条件也刚好用完”等观念,通过训练树立学生“做题者的权利”,形成学生新的观念,并不是所有题目都有现成答案,有的题目有多种答案,有的题设条件可能不尽合理甚至是误导等等,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习题可以达到什么地步,全新的结果往往使学生感到冲击和震撼,其效果是学生觉得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探索是理所当然的。
(2)教师认知方式特色形成了认知方式的特色。 从学生论文选题来看,李教授的学生擅长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研究物理问题;卢教授的学生擅长用英文表达研究思想。李教授特别注重并将教学建立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平台上。卢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在有意识地探索双语教学,并于1999年9月出版英文版教材University Physics,2003年4月University Physics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李教授的综合训练有特色;卢教授的集成教学有特色。
李教授在每一知识单元后列有—个综合训练,如在《牛顿方程与哈密顿原理》的知识单元列出的综合训练,按照二法(哈密顿正则方程建模法、计算机编程法),四性(力学中的矢量性、连续性、非惯性、相对性),十模型(弹性振子模型、串联振子模型、弹簧摆模型、耦合摆模型、弹簧连接体模型、利里奥利加速度机制模型、李萨如模型、驻波模型、振动与波相位关系模型、加速斜面问题模型),突出方法的应用、整体概念与整体思维,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思想,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训练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与素质,强化对学生探索未知能力的训练。卢教授把知识点分为孤立知识点和可整合知识点,前者则多由学生自学,后者集合成一个个集成教学案例,借以表达包括教师心得、实际工作者的思想、语言和方法等思想。这些集成教学案例就是一个个的科研课题,使学生体验到科研过程,体验到包括研究者思想情感在内的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
此外,两个教学模式还有一些特点,在此不一一描述,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以指导实践。
三、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探讨
从本科基础课的重要地位及其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困难,可以看出上述两个实践模式的巨大意义,在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希望得出“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是什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