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类本科人才

作者:王成端

基地,设施、设备价值达3000余万元,为共建单位提供了科技支持,为学校获得了部分设备、仪器和资金。聘请共建单位教师17人来院担任教学工作或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先后举办了30余场学术报告会,活跃了学术氛围;与中物院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核退役设施处置、核污染控制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合作科研课题或委托研究项目9项,研究经费共计130余万元。
  
  2.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培养使得环境工程学生有相当一段时间进入实际工作或参加科研,从而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通过共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结合他们的实际工程项目和课题,能够使学生紧密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真题真做,并实现一人一题,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也使学生初步学到了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由于学生成为生产实践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由于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增长了才干,动手能力强,独立工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转换角色快,因此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些用人单位优先挑选在共建单位实习工作过的学生,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
  
  3.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主干课程和加强实践教学创新的教学大纲,组织研究因材施教的方法与措施,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校和共建单位的学科综合优势,积极开展环保设备研制、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及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构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基础平台。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积极探索,根据专业的发展动态,体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开展了以学生为本的专家专题授课改革,根据章节内容的差异,分别安排了不同教师讲授,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教学模式。此外,还开展了创造性的教材建设,编写了《固体废物资源化》讲义,主编或参编出版了《环境经济学》等教材。
  
  4.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
  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办学初期师资队伍不强、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使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均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共建单位优势互补,成果和资源共享。
  自2001年以来,结合共建单位的需求,我们完善了专业结构体系,新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与共建单位联合申请获得“环境工程”和“安全技术及工程”两个硕士点;2004年“水污染控制工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与共建单位联合申报成功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建成环境工程自控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共建完成全国高校惟一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水处理与污染控制实验中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了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成功举办了西部地区高校环境工程教学研讨会,并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