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作者:陈 威




  一、高师心理学课程的定位
  
  1.课程性质——师范专业基础课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在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有两类知识最为重要,一类为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所具备的胜任教学工作的特定学科知识,它由师范院校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提供;另一类为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教育实践知识,它由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提供,这类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和教育(见习)等,是教师专业知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规律,有助于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教学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育类课程是高师院校标志性的课程,集中体现了高师教育的师范性特色。正是这两类课程和两类知识构成了师范教育的性质。在此意义上说,高师教育可以说是双专业教育,即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
  关于高师心理学的课程性质问题,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将为师范生开设的心理学课程一直被纳入公共必修课程系列——视为非专业课程,这样则忽视了该课程在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如何给予定位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1994年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对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性质的界定中得到启示。该委员会在会议纪要中这样写道:高师心理学就其课程性质而言,不同于其他公共课,它是师范生的职业基础课,具有专业课的性质。不言而喻,心理学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系列中的基础性课程,理应具有专业课的性质。笔者十分赞同心理学专家们的上述观点,将心理学定位为高师专业基础课,并要求尽快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突出该课程在师院校课程体系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并据此进行教学改革。
  
  2.课程目标——多元化地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素养
  高师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的专业化教师而开设的课程,它应该赋予教师职业素质新的内涵,成为培养专业化教师发挥教学的功能。
  高师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多元的,既要注重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掌握的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科学的方法论,又要注重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教师教育技能、技巧和教育方法的传授,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教育观。同时,通过心理学课程教学,使师范生先接受心理知识教育,自育后再育人,最终达到以知增智,以智增能;养成良好的自育一育人的职业习惯,为今后步入社会、教师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3.课程教学特色——师范性和示范性
  心理学课程作为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首先要突出它的师范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以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灌输和讲授,要瞄准未来教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知识点的选择到教学实践,再到案例分析和选用,要与积极、健康、向上的职业教师形象培养相结合,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对教师培养的标准要求。
  心理学课程教学突出它的示范性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实习训练及案例学习,做出示范型模仿:自觉地运用学科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怎样激发学习动机,怎样学做教师,怎样协调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关系,怎样感受教师教育教学的艺术做到为师的模仿,行为上的示范,作风上的规范。
  
  二、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1.树立综合创新的“大心理学观”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在2005年教育部在京召开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教师教育改革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要改变课程强调学科本位、结构单一、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课程的综合化、整体性建设,实现课程结构多元化,要改革单一、拖沓、冗长的长课型,提倡丰富、短小、精练的课程组合;要改变脱离中小学现实教育生活,课程内容“空、繁、旧”的现状,突出实践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上述指示应当成为建构高师心理学学科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为我们树立综合创新的“大心理学观”明确了方向。
  (1)以专题构建心理学科体系。围绕师范生的教学目标,将普通心理学知识整合,融合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诸多心理学教育理论。具体说来,包括心理学学科性质,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课堂管理心理,学生心理测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卫生等。在宏观上,要集中体现课程内容的融合性和整体性:在微观上,要集中教师教育所需的心理学知识点。
  (2)关注汇集心理学最新研究和发展成果。“大心理学观”的课程建设,要求课程内容达到融合性和整体性的统一,知识点的要求符合教师培养的目标要求。当然,教师培养的目标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何及时汇集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将心理学家最新的发现、最新的研究课题和最新的理论探讨引入课堂教学,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时代性上潜心研究。
  (3)加强实践教学导向。根据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和教师职业工作的需要,注意联系基础教育教学情境和师范生的学习实际,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实习和演练课堂教学,批改学生作业,通过实际教学效果环节得到锻炼。笔者认为,尤其是学生实习阶段,参与半年或更多的时间的课堂教学演习,自己写教案,自己备课,亲自授课,担任教学管理工作,实战是最好的锻炼。加强实践教学导向,对于将来选择教师教育职业大有益处,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教师由“控制”课堂讲授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和研究。师生要换位学习,做到教师教学为主导,学生学习为主体,师生互为尊重、互为传教。实行平等、互教的师生关系。
  (2)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和主题,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探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方法。如实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着重以问题学习或案例掌握为主,教师启发或引领学生思考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心理学微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可以联系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宿舍交流等方式,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在方式方法上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透明,也可以隐蔽。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又培养了合作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尤其是学生遇到心理上的障碍问题时,敢于暴露给同学或老师,并勇于克服,这足以证明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合作学习和研究,能养成学生在竞争中“会学”、在竞争中“乐于学”的习惯。
  (3)实施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动画等方式进行心理学课堂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教学材料,将看不见、摸不着、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变为直观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由静为动的画面(特别是现代化教学媒体还能按照超文本方式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