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大众化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

作者:贺金玉 金清云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如日本、美国的社区学院、短期大学和多科性技术学院,法国的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等,它们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学校大部分是区域性的高等院校。
  高等教育区域化是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的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和形成特色的进程中,需要高等教育与之结合,即需要建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从而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它与地方院校的关系愈加紧密:地方院校要发展,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肩负为当地基础教育培养数量足、质量高的中小学师资的任务,这是地方院校办学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事实上,这类院校是由师专、教育学院等师范类院校合并升格建立起来的,目前多数虽成为综合性的(但是,这类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师资培养的功能),发挥其功能是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也符合多元化办学的宗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肩负培养留得住,为区域经济发展找出路、献计献策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任务。这类学校必须瞄准市场需要,尽快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性人才。如对管理类、经济类、法学类等专业,在正常专业课的设置上,密切结合市场用人要求,集用人单位所需设置课程,为用人部门输送能用和好用的人才。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要加强教师教育、心理学咨询课程设置,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引导,要在立志献身当地教育事业上整合和调整课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地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已形成人们的共识,它已成为地市文化建设的形象品牌。通过其文化的传承传播、创造和交流,推动和提升了地市文化的发展。要继续发挥这种作用,需结合地方文化的实际,探究和挖掘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打造办学的文化品牌。如山东淄博学院的齐文化的研究与挖掘,安徽黄山学院的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都是这类院校文化建设的示范。地市大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无我有的特色,对于创造高校品牌,提升高校文化品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的人文科学教育和爱国爱家乡教育,进而推进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地市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挖掘、交流与传播,也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它承担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具有部分“精英”高等教育的职能、责任和义务。于此,笔者不能等闲处置,疾呼新建本科院校的同仁们,要抓住当前面临的优势和机遇,把研究和建设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上贡献计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