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学习创新:教学创新的新视角

作者:何旭明




  第五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学会学习”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于2005年11月10日至16日在长沙学院举办,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兄弟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交流了学习改革与创新的经验与体会,并就学习改革与创新在大学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研究与学习创新的关系,以及通过学习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沙学院等高校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了对“学习改革”的系统研究。由长沙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副司级巡视员王言根和长沙学院副院长屈林岩教授共同主持,湖南农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参与研究的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于2005年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次研讨会便是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举办的。
  湖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楚廷教授以“学习的研究与研究的学习”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从学习的客体对象、学习方式、学习的性质、认知策略、非认知因素五个方面对学习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学习与元学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关于学习的“5I”纲要,即学习离不开信息(Information)、直觉(Intuition)、质疑(Inquiry)、兴趣(Interest)和智慧(Intelligence)等五大要素。他说自己“对于学习的研究就是期待着研究性学习”,并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就是疑问式学习的观点。通过学习创新要让学生肯问、敢问、爱问和会问。同时,他还强调了直觉思维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任何开创性成果的取得更离不开直觉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学习及其创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屈林岩指出,学习创新是学习型社会大学教学创新的新视角和必然选择,学习型社会大学学习创新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目前的关键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他认为,学习创新首先要致力于解决两大基本理论问题:一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什么知识最有学习和教育价值;二是如何学习才最有效。前者主要涉及到知识理论问题,如知识转型、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转型、后现代知识观等;后者主要涉及到学习理论问题,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等。目前教育理论界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均有一定的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并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学习创新中来,是学习创新亟须进一步探讨的时代课题。否则,学习创新就没有理论根基,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北京交通大学承仁义教授在会上提出了“优学创新论”。优学创新,既是一种现代理念,又是一种现代生活哲学,更是一种现代社会发展道路。知识经济以人为本,人以学为本;国以教为本,教以学为本;发展赖于创新,而学习的本性就是创新。所以,只要率性(遵循学习的本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规律)而学,便能将三者统一起来;而且可以在终身学习中实现终身创新。他在论述学习的6种境界和8个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学律,即,学习主体不仅建立起学习控制系统,而且施控“师我”能对受控“学我”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即在充分接受环境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反馈调控,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状态,使主体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得到最佳发挥,以最小的学习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抵达最高的学习境界,走上优秀人才的发展道路。
  学习改革与创新一方面要有理论研究为指导,另一方面要落实到改革实践中去。本次研讨会正是本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路召开的。与会人员既有学习创新的理论研究者,也有大学教学管理实践工作者,还有一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各与会代表就各校的改革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各高校进行学习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但基本途径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有些高校围绕学习创新开设了系列讲座;有些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学习指导中心;有些高校开设了学习指导课程;有些高校把学习指导渗透到入学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活动之中;也有些高校把学习指导融入了学科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还有些教师把学习指导渗透到自己的各科课堂教学之中。
  会上还正式成立了“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协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