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国际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

作者:孙建荣




  一、高等教育评估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评估对学校的信誉保证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社会上,一个产品的信誉决定该产品能否取得消费者的信赖;而一个企业的信誉则直接影响到对其产品的信任度。高等教育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学生,学生的质量是获得社会(雇主)承认和认可的基础,这种社会的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延续就会产生信誉。对一所大学来说,信誉的获得和保持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学校自身的“过硬”,二是学校外部对学校质量的认可。由此可见,评估是核实和确认学校质量和现状的必要程序。不经过评估程序的学校,是无法确定信誉的,而信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教育界的信誉危机以及社会上其他行业所出现的信誉危机使人们对认证与认可的核实和确认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第二,评估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在评估的过程中,被评(参评)学校有目的地在评估指标的引导下,系统地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工作中的成绩,找出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的方面,制定整改的具体计划与措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校系统体制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与作用。例如,学校通常很重视学校工作的两头——入校时的学生和毕业离校时的学生,但是,对这两者之间的许多连接环节关系和作用不很清楚,或者说不很重视,下面的图表示学校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该图左边表明,作为一个高效率的大学,首先要了解其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明确其对社会负责的基础,并进一步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远景。在这个基础上,学校的其他体制与程序(该图的中部)才能有目的地运行,更有效地服务于学校最关键最基础的功能的实现(该图的右边)——帮助学生学习,发挥大学的其他功能(如科研、扩大学校基金、发展学校体育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社区服务)。对于学生和社会其他有关人员(如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教育投资者等)来说,图形两端的标准是最容易被认为有直接价值的。通过评估中的自评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有机会交流,互相了解,进一步认清了各自的工作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整个学校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一种极强的系统工程式的评估过程,在鼓励个人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也强调学校各个人员之间的集体性(团队性)。今年2月美国“华尔街时报”中有一篇文章在分析当代企业运行的特点时,讲到这么一句话,以前评价企业工作人员是否有能力时,主要观察点之一一是此人是否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现在企业则更注重企业员工的“合作能力”或“竟争能力”。这对学校的启示是,学校各个部门、每一位教职工,应在同其他人员一起协作的前提下来高质量得完成各自的工作,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性和合作性。
  第三,评估指标的制定、评估执行的程序和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的利用,均反映出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对学校办学硬件的评估更着重于对学校整体实力(如办学效率)的评估;对教学程序的评估(专业的构成、教学大纲、专业课的种类和数量)更着重于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对学校作为一个相对“脱离”社会特权体系的评估,已转型为对学校作为与社会有紧密联系的体系去评估。美国大学的三大功能(教学、科研、社区服务)是评价大学教授的基本观察点(如终身制、评职称等)。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三大功能之间的权重倾向于科研,尤其是在科研型大学中更是如此。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管理经营一所大学的经费越来越高,学费也逐年增高,加大了更多的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困难;同时,许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却又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这种教育的高投入与教育产品质量之间的不协调性使得社会上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和认可的呼声越来越高。评估正是迎合了回答这种社会“公众问责”的有效途径。
  
  二、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证情况介绍
  
  1.美国中北区域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指标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从过去强调对办学资源的检查,逐渐将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评估。在整个认证过程中,评估的重点围绕下面5点:学生学习目标与学校的定位、学生达到规定学习目标的“证据”、“证据”的分析和使用、学生学习评估作为全校的共同责任、检查/提高对学生学习评估的效率。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以美国中北区域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的代表传统认证方法的认证指标,另一个是,1999年正式开始实施的另一套评估指标。2004年,该委员会对认证指标做了一次改动,改动后最新的认证指标主要有5项:使命(Mission)与整体性(Integrity)、超前意识(Preparing for the Future)、学生学习与有效教学(Student Learning&Effective Teaching)、知识的获取发现与应用(Acquisition,Discovery,&Application ofKnowledge)、参与与服务(Engagement&Service)。
  该认证委员会从1999年探索如何使认证的指标与过程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并开始实施该认证委员会的第二种院校认证方法:学习质量改进项目。这种认证方法包括9项指标:指标对作为高等教育最基本功能的教学过程评估、以教学为中心对高等院校其他功能评估、对教学对象各项需求评估、对学校内部人才发展培养体制的评估、对学校行政管理结构及程序的运作效率评估、对教学辅助机构及程序评估、对学校制定决策的效率评估、对学校制定其远景规划的程序和机制评估、对有助于学校达到其战略目标(学校定位)的各种关系评估。
  从其结构看,包括4部分: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内容与活动(what)、执行这些内容与活动的相关机制(how)、内容与活动执行的结果(results)、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改进方法(improvement)。
  从指标内容看,着重强调三方面:体制建立、责任分工与合作、体制评估与改进。
  学习质量改进项目正是通过学校对这些不太被人注意到的系统、体制和程序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与了解,明确它们对学校教学工作所起的巨大作用。相比之下,对各个体系和程序效率的评估则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收集、储存和分析来更好地将学校内不同系统和机制有机联系起来,并检查学校是否按照服务对象需求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9项指标中每一项都强调两个问题:学校在达到其办学定位中是否在做正确之事,做事的过程是否完善。总而言之,这些指标始终强调学校的办学定位,强调学校办学定位与教学的一致性。
  由于这种认证方法强调自评中院校人人参评的过程,要求各项工作均以教学为中心来检查自评各自的工作,目前自愿参加该认证方式(7年为1周期)来达到院校认证的院校多为教学型或规模比较小的院校。研究型以及规模比较大的院校仍参加第1种(10年1次)的传统认证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