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2期
特需服务卡
作者:吴超伦 郭宗莉
有位孩子病愈后来园,家长对孩子的饮食提出了特殊照顾的需求。幼儿园的营养室按班级老师传达的内容予以解决,但回家后孩子病情出现反复,家长质疑他所提出的需求在传达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偏差。面对家长的质疑,我感到幼儿园保教工作要围绕满足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来建立新的质量观和服务机制,由此,管理方式要创新,于是我们建立了面向全体幼儿的“特需服务卡”。
我们的特需服务卡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它包括了许多必要的信息。卡的正面由家长填写班级、幼儿的姓名及特需服务项目与具体内容。如对幼儿生活上的关照:“老师,今天孩子打过预防针了,要多喝几次水。”“老师,今天孩子胃不舒服,午餐是否能不油腻。”卡的背面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由为家长提供服务的幼儿园职能部门填写,将解决与实施的过程告知家长,并由具体实施者签名。下部是由家长填写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特需服务卡使用初始阶段。家长大都提出生活照料的个别需求,但随着运作的流畅,家长满意度的攀升,家长逐步转向关于家庭教育、幼儿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园方将一切可为家长提供的服务资源告知给家长,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提出服务需求,不仅可选择与班主任老师交流,而且还可向园长、保健老师、保育员、财务、老师等咨询有关课程、卫生保健、收费方面的问题,充分体现多元化的现代服务理念。
“特需服务卡”的使用及流转方式
每天,家长将关于孩子的特殊需求记载在“特需服务卡”上,并按照不同的服务要求分类投放。这样。“特需卡”便进入了我园的“绿色通道”——值日园长、保健老师在巡视中将特需服务卡予以集中,审查后再将卡流转到相关部门,如保健室、营养室、事务室等,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问题解决后由相应的落实责任人在“落实情况”一栏中填写解决的具体措施并签名。再送至班级。下午放学后由教师交给家长,家长根据服务卡上的信息了解效果。并对满意度打勾或在意见栏中填写反馈意见及建议,第二天投入设在幼儿园门口的“特需服务反馈箱”。
特需服务卡在流转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几个部门。如过敏体质的幼儿,在饮食方面有许多特殊要求,特需服务卡就先流转到保健室,由保健老师为他单独设计菜单,再流转到营养室,由营养员为他另开小灶,保健老师与营养员则分别在卡上记录解决的方式与提供的服务,由此可见特需服务卡的实施过程体现了为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的全园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