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元认知能力
作者:陈 蓓
认知水平高的幼儿应选择集体讨论以往的分类经验后再进行迁移。
(二)探究过程组织的有效性
1 保证充分的探究时间。在教师善于等待并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的活动中,幼儿的元认知表现要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为此,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要给幼儿主动提问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教师不断的提问;要使幼儿先动脑再动手,而不是追求盲目的操作。以适宜的教学节奏保证幼儿在充分的探索后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计划、检查、补救、调节。
2 提供有结构性的探究材料。所谓材料的结构性,就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特征,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材料中所蕴含的可探索性、可利用性及隐含的目标等。如有关沉浮的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时可以提供各种大小、颜色、不同性质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其目标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第二次探究可以提供可组合的材料,如把鸡蛋放在小船上使它浮起来,也可以提供可匹配的材料,如提供水、糖、盐,使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还可以提供可变化的材料,如把橡皮泥做成碗状,使它浮起来等等,其目标是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可选择的、可变化的材料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发展幼儿的元认知。
3 注重幼儿的学习策略。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一般包括以下阶段:(1)确定探究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2)推测与讨论,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3)实验和观测,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4)处理信息和数据,并转换成证据,幼儿学习客观地描述事物;(5)表达和交流,幼儿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倾听别人,并通过回顾、反思和比较,改变初始想法。这其中都隐含着教的策略,比如在探索磁铁活动中,变幼儿先探索后记录为边探索边记录;变无目的的寻找为有意识的预期;变实物记录为符号记录等等,都是有效的策略。教师的教有策略才能影响幼儿的学有策略。策略是幼儿元认知的核心,策略的调节与监控正反映了幼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高下。
《纲要》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科学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更要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此时,培养元认知能力是最好的途径。在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下,幼儿的探究思维会更活跃,并在探究中不断得到深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