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我想要多一点二则
作者:吴 琼等
吴 琼
一连几天,弛弛总爱把饼干掰碎了吃。这不,饼干刚发下去,弛弛又把饼干给弄碎了。我走过去,轻声问他:“弛弛,你为什么要把饼干弄碎呢?”
“我想让饼干变多一点。”弛弛如是说。
“变多一点?”我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也终于明白弛弛把饼干弄碎的原因:他认为把饼干弄碎就会变得多起来。真是个异想天开的孩子。
很显然,弛弛这样做是因为他不明白量的守恒。那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个问题抛给其他的孩子,看看他们是不是懂得量守恒的道理呢?
我的问题刚一提出来,孩子们就兴奋地讨论起来。他们的意见分为两派,大部分孩子认为是一样多,少数孩子则和弛弛一样,认为饼干碎了就变多了。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通俗易懂地了解这个问题呢?我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透明水杯,告诉孩子们老师要做实验了,请孩子们仔细观察。
一听说做实验,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兴奋地望着我。我先把小杯注满水,然后把水倒人大杯中,再请小朋友猜猜水倒入大杯中的水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或者是没变?少数孩子说大杯中的水少了,大部分孩子则说是一样多。见此情形,我笑着请那几个孩子说说为什么认为大杯中的水少了。这回,那几个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小杯子里的水是满的,在大杯中的水很浅,才那么点点。”
“好吧,那老师再请你们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你们再看看这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
“大杯大,小杯小。”哪几个孩子恍然大悟起来。
“对啊。”我告诉孩子们,虽然我们看上去好像大杯子里的水少些,但那是因为大杯子粗,小杯子细,其实呢,水倒过来倒过去它的多少是没有变化的。这就像弛弛把饼干弄碎,看上去好像变多了,其实呢还是那么多的。
接着,我又分发给每个孩子两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让他们任意捏成各种形状进行操作、感知、比较,以便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量守恒的科学道理。整个活动,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我也教得轻松自然。
事后,我也更深地体会到“读懂孩子的心,做孩子的朋友”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时时刻刻把自己和孩子摆在同一个高度,用一颗敏感的心去领悟、去体会孩子的所思所想,同时还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让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福娃包里的秘密
王义珍
一天早上,我拎着女儿的福娃包来到班上。
可能是因为福娃特别抢眼,孩子们一下就发现了,璐璐笑着说:“王老师你买了新包呀。”含含说:“王老师,你的包真好看。”天天说:“王老师,你的包好大呀!”磊磊拍拍我的包问:“这么大的包,放的什么呀?”我也没在意,随手把包挂在了椅背上。谁料我的包却引起了更多小朋友的兴趣,大家都在猜测我的包里究竟藏了些什么。
小朋友如此好奇,一个“福娃包里的秘密”教育活动设想便在我的脑海中形成。我让孩子以桌子为中心围成了五个圈。我笑着说:“刚才大家不是一直在猜我的福娃包里藏着什么吗?现在就来讨论一下。我有个要求:每个组要保守秘密,最后我们一起来看哪组猜的与正确答案最近。”听我这么一说,活动室里活跃了起来,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孩子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公布的答案让我有点诧异。
第一组:手机、钥匙、书、通知、手套、帽子。璐璐说:“我看王老师今天带这个大包,肯定要出去开会,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有书和通知。”
第二组:手机、钱包、口红、手套、帽子、笔。天天在介绍时很有把握地说:“王老师包里肯定有手套和帽子,因为她每天都戴的。”
第三组:手机、钥匙、钱包、零食、镜子、针线。磊磊说:“王老师包里肯定有针线,上次她帮我缝过纽扣。”
第四组:手机、钥匙、笔记本、化妆包。我奇怪这组会有这样的答案。问:“为什么包里会有化妆包?”含含说:“如果没有化妆包,那么多化妆品会很乱的,不容易找。”
第五组:手机、饮料、钱包、通讯录、笔、星星粘贴纸。想象能力很丰富的凡凡说:“应该还会有粘粘纸,每次小朋友表现好时,王老师总会给我们贴一个星星娃娃。”
当我像魔术大师从包里一样样拿出东西来时,孩子们一阵一阵地鼓掌,表示对自己猜中了的赞许。我故意为找指甲钳而东翻翻,西找找,还自言自语:“怎么回事?怎么找不到了?”天天沉不住气了:“王老师,东西要理理好再放。”
我不做声,耐心地听着大家议论,最后我说:“哎哟,小朋友说得多好,给王老师上了一课,看来我也得改改东西乱放的坏习惯。”小朋友给我鼓起掌来,我补充道:“如果有哪个小朋友和我一样乱放东西的话,也和我一样改一改好吗?”虽然我没有点名,但是有些小朋友显然意识到了,不住地点着头。
活动进行得很成功,留给我的思考是:活动的切入口一定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的内容一定要是孩子有生活经验的,活动的组织形式一定要是能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活动的过程一定要是有起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