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主题背景下开展幼儿数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贾宗萍
在主题背景下有效地开展幼儿数学活动,目标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是关键。教师在主题活动中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数学内容时。应把数学的知识体系作为纵向坐标,该主题的实施阶段作为横向坐标,确定适合幼儿数学发展水平的教育内容。考虑这些问题的前提不是某一学科,而是幼儿的生活和需求。
一、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的有机整合
数学活动目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其主要涉及逻辑、数、量、空间、时间等五大系列。对数学目标的正确把握能帮助教师自觉平衡数学教育的内容,使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对数学教育更敏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数学目标与主题活动、一日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数学教育的契机,不断提高幼儿的数学意识。
主题目标与数学目标的有机整合,首先要尊重数学的知识结构、幼儿认知规律;其次,明确主题目标变数学单一目标为多元目标,轻知识目标重能力和重情感目标,以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为最终目标。教师设计数学活动时,应分析目标构成的要素,即幼儿的主题生活经验、数学知识的积累必须以幼儿的情感、态度、数学能力为前提。当幼儿的“主题生活经验、数学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幼儿在不断探索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而当幼儿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数学技能越来越高时,其又能促进幼儿不断地积累“背后”的数学经验和知识。例如,在中班《我爱我家》主题中,幼儿模拟家庭生活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分发餐具、整理衣橱、查询电话号码、为小区配钥匙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在为家人“购买苹果”时,佳佳家有5口人,但她只挑了4个苹果。问及原因时,她说:“我奶奶有糖尿病,不能吃甜的东西,给她买苹果不是害了她吗?我想挑一样别的东西给奶奶吃,”问及怎样分配苹果时,她告诉教师:“外公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还有我一个呀,”这一实例不但反映了幼儿数物对应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对长辈健康的关注。
可见,教师在主题背景下设计数学活动应源于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好奇之事,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引导幼儿亲身感悟数学知识。
二、数学内容与主题活动的有机渗透
在主题背景下有效地开展幼儿数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抓住主题活动中幼儿真实和自发的数学问题,然而这偏偏是教师最感困惑的难点。其难在于:幼儿往往提不出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即使幸运地遇上数学问题,除少数对数学敏感的幼儿外,一般幼儿不会主动想到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本人对数学的敏感以及因势利导的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影响很大。主题的设定,以教师预定为主,兼有师幼或幼儿的生成。不同的主题性质,决定了数学活动在主题中存在和拓展空间的大小。有的主题来源于某一领域,如《我爱妈妈》这一主题涵盖的活动就以社会性内容为主,生成数学活动的空间就比较小;有的主题开放性大,数学活动生成的空间就比较大,如《我们的社区》等;有的主题来源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场景都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生成的线索,如《西游记》等。因此教师在预设主题时,应尽量选择开放性主题,给幼儿数学教育与主题的融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更大的空间。
1 挖掘主题活动中涵盖的数学因素
主题活动所表现的整体、具体的世界中,必然包含着数学方面的内容。幼儿在对事物较为整体、全面的认知中,也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任何主题包含的数学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教师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主题涵盖的数学因素,为生成数学活动提供可能。以大班《中国队,加油》主题为例,通过对主题中具体活动的分析,认为可能涵盖的数学因素有:分类,规律排序,统计,记录,感知时间,感知数量,学习组成和加减等。
表一尽可能地罗列出了该主题中所涵盖的数学因素,找出了数学与主题活动的相交点,这一切为主题活动中数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2 提炼适合主题教育的数学内容
在分析、发掘主题活动中涵盖的数学教育因素之后,教师可综合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以及数学教育的具体操作层次,幼儿数学发展的实际水平,幼儿的学习兴趣等,有针对性地提炼出最适合本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内容。以《中国队,加油》为例:
主题的总目标:(1)初步了解与多哈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有关的小知识,关注身边的运动会。(2)热爱运动,能积极参与多种运动。(3)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幼儿的数学水平:《中国队,加油》在大班11月份左右进行(正好结合多哈亚运会),当时幼儿的数学水平为:能自己确定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进行5以内的组成;有简单的规律排列的经验;能给7以内不同大小的物体排序;喜欢并能积极地参加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有合作的需要和初步的方法。
幼儿的学习兴趣:运动是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活动,而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又是全社会关注的活动,幼儿也必定会在日常生活中与成人一同观看比赛,所以他们对这个主题涉及的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通过对表一的分析,教师觉得有些内容不适合在此主题中进行,如:多哈所在方位牵涉到较广泛的地理知识,是大班幼儿不易理解的;亚运会产生的奖牌早已超过百枚,对中国队的奖牌总数进行加法,是不合适的;了解每一天,知道具体的哪一天是几月几日,获得了什么金牌,也超出了大班上学期幼儿的接受能力;幼儿外出旅游的经验也不是特别丰富,统计用什么方法到北京去看奥运会就会显得单调。经过多方的综合、整合、提炼,我们选择出《中国队,加油》这一主题背景下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
三、在主题活动中营造数学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现代数学教育要求环境资源作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依据和背景,主题教育环境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积极营造主题教育环境,引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及数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易唤起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进而以积极愉悦的心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营造主题背景下的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环境,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数学活动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活力。为此,教师应让教学走近幼儿,应让教学向幼儿开放,而不是把幼儿引向封闭,以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引导幼儿亲身感悟数学知识。如学习“5的组成”,教师可将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主题《我们的社区》,使幼儿的生活实际融于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5元的商品,以营造“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的氛围。引导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活动中幼儿用5张券面值分别为1元~4元的券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购买物品时须拿两张合起来是5元的券,给“售货员”检查后才能得到所购的物品。购物后,再让幼儿讲讲自己买了哪些物品,分别用了哪两张券。幼儿在这种模拟的实际生活中学习了5的组成,学习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幼儿也学会了交往、合作等技能。诸如此类的数学教育活动融于主题,源于生活又不是照搬生活,深受幼儿喜欢,对于自己亲身探索、感悟出来的学习经验幼儿会记忆犹新。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教师应善于在主题背景下创设数学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中国队,加油》主题中,量跑道——自然测量、《再见了,幼儿园》主题中,幼儿园的一天——记录时间、变魔术——色形结合;再如《种菜去》主题中幼儿给种植园地的蔬菜浇水,幼儿用牛奶瓶、可乐瓶等盛水,教师可启发幼儿猜猜:哪种容器盛水最多?在思考、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体验到愉快和自信。这些活动引导着幼儿亲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