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蜗牛的眼睛
作者:余 燕
后来在区域活动时,在图书区看书的李欣然突然大叫:“老师,书上有蜗牛,蜗牛有眼睛!”我接过书一看,《蜗牛送信》的故事里蜗牛的确有眼睛,而且是长在脑袋上的,还形象地画了眉毛。我对欣然说:“你让黄乐山看一看!”黄乐山看了说:“不是眼睛,那是眉毛!我妈妈说蜗牛没有眼睛。”
第二天早上来园时,家长和孩子们纷纷告诉我自己回家找的答案。李欣然肯定地说:“我妈妈说蜗牛有眼睛,书上也看到蜗牛是有眼睛的!”王俣睿激动地说:“我和妈妈在电脑上看到了蜗牛有眼睛,就跟头发一样,掉了还能长!”我问:“蜗牛的眼睛长哪儿呀?”于是。又引发了一场小小争论。“眉毛下面!”李欣然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说:“图画书上的蜗牛眼睛就长在这儿!”立刻有人反对:“不对,蜗牛的眼睛长在犄角上!”王俣睿赞同道:“对的,电脑上看到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
我早就知道答案,但让幼儿继续争论下去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第一,作为教师要“心中装着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要接纳幼儿随时产生的兴趣,权衡教育价值,灵活调整预成的活动安排。同时,支持幼儿主动探索,通过“那我们要怎么样才知道蜗牛到底有没有眼睛呢”“蜗牛的眼睛长哪儿呀”来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第二,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对“蜗牛有没有眼睛”这个问题,幼儿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碰撞。这种同伴之间的争论给孩子创造了相互交流,相互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发挥了同伴间的良好互动,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第三,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理念与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此次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家长园地”进行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幼儿获得了最优发展。第四,给幼儿看的图书,画面要科学严谨,在做拟人化或艺术加工的同时,应严格遵循科学,以免对幼儿产生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