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解读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力发展的策略
作者:叶丽娟
一、观察策略。
1 描述性观察:在追踪个案、观察细致的言语和行为时,教师可采用描述性观察。教师可设计留有大空白的表格,以详细记录幼儿的语言和行为,积累幼儿过程性学习的资料,见表1。此表格可运用在新材料投入的初始阶段。
2 指导性观察:为使指导确切科学,活动前教师最好能预测幼儿可能出现的发展线索,然后在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及时实施针对性指导,见表2。这样的观察表用来记录的空白可少些,重在指导。用在材料投放的中期。
3 评价性观察:教师需要观察材料的适应性、幼儿的能力水平,此时的观察带有评价的特点,见表3。这个表格可贯穿活动始末,但主要在后期完成详细完整的记录资料。
二、评价策略。
1 单一的文本评价:在活动中间时段,教师要将看到的现象及时转化成评价性的文字,记录在文本上。它包括对幼儿所选材料的兴趣趋向评价、便条式简单符号的幼儿能力评价及详细叙事描述的幼儿活动状态和活动风格的评价。
2 集体的互动评价:在活动结束时段,教师与幼儿要展开简短的互动评价,当评价中发现共性问题时可以延后,通过组织集体教学的形式再进行互动交流,达到经验共享,激发幼儿再探索激情。
3 某具体材料的标准评价:当新材料投入一段时间后,教师通过持续观察,判断出新材料的适宜性和再调整的范围,继而逐渐总结出幼儿操作新材料的发展线索和能力水平,形成标准性指标。该指标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判断幼儿操作新材料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如我园教师通过对托班幼儿语言讲述“打电话”的观察,总结出幼儿能力发展的趋势为:
4 个体幼儿的发展水平评价:当教师追踪个体幼儿的探索行为,对照具体材料的标准性评价指标后,对该幼儿作出符合其能力水平的具体评价,最终指引教师对活动中的幼儿及时作出激励性评价和指导,使其“跳一跳摘到苹果”。所以该评价一般在新材料投入的中后期。
三、指导策略。
1 激励性指导:尽管在操作同一材料中,不同幼儿显现优劣的维度和程度不一,但情感是神奇的润滑剂,激励性的指导能发扬强项,带动弱项。做法是首先肯定优势、扩大优势。把幼儿表现出来的强项发扬光大,可以对其当众表扬。可以令其演示成果,可以封其“小先生”。其次是点出问题,但必须把问题分解或缩小,直到触动幼儿通过努力逐渐克服。最后是再表扬,就是表扬其进步。
2 动态层次性指导:教师多层次地符合幼儿能力水平的指导,可以帮助幼儿明确已知和未知,层层深入地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大班幼儿统计记录能力的发展态势是白描式的记录一集合式的记录一无意义表格式记录一二维表格式记录,教师在对照中判断出个体幼儿的能力水平层次,然后引导其探索发展到高一层次。
3 动态过程性指导:动态过程性指导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教师以敢于尝试新材料为激励评价目标来指导幼儿,接着视幼儿的能力水平多次鼓励幼儿探索更高、更多玩法,第三步是引导幼儿用记录或表述方式归纳总结玩法,最后是鼓励幼儿挑战畏难不会的材料。教师通过递进式的指导,使幼儿解决困难,体验成功。
四、反馈策略。
1 教师自设评价点:教师可以预设一份评价指标,但预设的指标在实践运用中会出现无法对号入座的情况。在教师情愿用一段文字表述才能尽兴时,我园鼓励教师自创评价点,让教师去挖掘自认为合理,能传达自己观点的,量化可操作的外显指标。
2 建立幼儿发展轨迹图:我园帮助教师学习用轨迹图分析区域活动的效果、幼儿能力发展的水平等,以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具体做法是:一是跟踪个体幼儿,记录其单项材料操作学习变化图,寻找出幼儿学习的几个发展点:二是分析出全班幼儿在操作单项材料学习中的不同能力点,然后在对比中找出合理的评价点。幼儿发展轨迹图,能将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能力水平层次性显现,帮助教师总结出幼儿的区域学习能力发展概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区域活动的改革发展。
3 整理幼儿发展指标:幼儿园需要建立一份区域活动过程中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有了评价指标,就能帮助教师动态地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从实践中去印证、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与学习方式,教师就可以立足于正确的基点开展观察指导。指标可以截取幼儿能力线索中的转折点。突出能力的关键点,使评价体系既切合幼儿,又便于教师运用,还应该模糊年龄界限,重视评价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因为幼儿一般在强项方面高于自己年龄的平均水平,在弱项方面低于其年龄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