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向家长“告状”有技巧
作者:葛 静
一天中午,孩子们正在为自己搭出漂亮的房子而高兴的时候。一个叫阳阳的小男孩两手各拿一根长柱形的积木,撞击同伴们的“房子”。“房子”的主人有的护着房子不让他靠近。有的用手去推他,阳阳则抬起手上的积木就打。不仅如此。从他身边经过不小心跌倒的孩子也得到了他的特别“关注”。他站起身走到正努力站起的同伴旁边,一下就压了上去,身下的同伴哭了起来,他仍然压着,直到老师喊住他,而他站起的时候竟然哭了,仿佛很委屈。
老师也曾苦口婆心地对阳阳说道理,想让他能友好地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总是不见起色,收效甚微。甚至有那么一次,当孩子们随意地坐在老师身边的时候,一位小姑娘怎么也不愿坐下,老师询问她,她说:“我不要和阳阳坐在一起。他打我的!”阳阳立即站起来,伸出双手抓住小姑娘的胳膊,使劲地捏着,嘴里还说着:“坐下!不许说话!”表现得很愤怒。因为他的如此言行,小朋友们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就在两天之后,阳阳的外婆打来了电话,说他不愿上幼儿园了,并询问是否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老师和阳阳的外婆交谈记录如下:
老师:“这几天,阳阳出现了欺侮小朋友的现象,推翻别人的积木,把小朋友推倒在地。老师这几天不停地教育他。”
外婆:“真的吗?他平时到公园里和其他孩子玩没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从他入国不哭不闹时就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了。”
外婆:“难怪他不想上幼儿园了!”
老师:“先让他在家休息几天,下次入园后老师再想想其他的方法帮助他。”
外婆:“好的,我让他爸爸妈妈教育他……”
可接下来的一星期,阳阳都没入园,可见,那次的电话交流并不成功,家长表现出了对教师的不信任。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向家长“告状”呢?
首先,真实反映孩子的情况。
当教师看见这类孩子总是惹麻烦而屡教不改时,心中肯定是气愤的,但当教师要和家长交流时,首先要明白:每位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往往会认为教师讲的不对或是小题大做了。因此在反映情况时要显得平和而真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是关心的,是爱护的,而不是气愤。可以先对家长说说孩子的优点、闪光处,但同时告诉他们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想与家长谈一谈。这样,家长就能感受到教师的确是在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挑孩子的毛病。在和阳阳外婆进行电话交流时教师直接点出了孩子的问题,而且还说这几天总是在教育他,家长会认为孩子之所以不愿入园,是教师不断批评他造成的,为后面的交流造成了障碍。
其次,介绍自己的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通过第一次的交流,事态并没有取得进展,可见,与家长的交流不能一带而过,否则家长会将孩子不愿入园归结于幼儿园、教师的不是,产生抵触心理,使教师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向家长介绍、说明,才是取得家长信任的途径。当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方法后,也会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过于放纵、溺爱孩子,从而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最后,针对不同素质的家长,交流重点有所不同。
1 对孩子要求严格的家长。这类家长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学历,对孩子要求很多。教师就应注意语气要委婉,态度要平和,强调孩子年龄小,不应给予过多的压力,可以利用童话、儿歌、动画片等孩子喜欢的形式教育他,让他感受友好和关爱。
2 对孩子放松教育的家长。这类家长可能不会耐心地听教师讲完话,这时教师首先就要强调任其发展的后果。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天下没有不关心孩子的父母,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放弃了他,就是放弃了全部。教师这样有理有据的交谈,家长是会明白的。
3 欠缺教育经验的家长。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分析孩子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提供一些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观,坦诚地相互交流孩子的情况,共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