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大班师生共构活动:我为幼儿园活动区设计标志牌
作者:李宏艳
1、乐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
2、大胆地表述与表现自己的想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和运用已有经验。
活动准备
1、调查记录:全班幼儿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选择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调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想法记录在表格上。
2、材料准备:记录表、剪刀、透明胶。各种废旧材料,如:硬纸板、泡沫板、绳子、纸棒、筷子,装有沙子的各种盒子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演唱自创歌曲《标志歌》。
2、教师肯定幼儿为幼儿园活动区设计标志牌的想法,激发幼儿讲解记录表的愿望。
二、个别幼儿发言讲述记录表的内容
1、教师请个别幼儿拿上记录表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述。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发现的问题,设计标志的内容以及制作标志牌所需要的材料。如我在××地方发现了××问题,我想设计一个正方形的指示标志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制作标志牌所需要的材料是××。
2、分享中,教师要对发现问题细致、材料选择多样的幼儿给予肯定。
三、同伴交流分享
教师鼓励幼儿与小组同伴进行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
四、设计标志并制作标志牌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自己调查的情况,运用对三种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的认识,大胆设计出与问题相符的标志图案。同时注意观察幼儿设计图案的大小有无变化。
2、教师鼓励幼儿在制作标志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五、张贴标志牌
1、幼儿将自己设计的标志牌张贴到相对应的活动区域,体验成功的乐趣。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张贴标志牌时是否考虑了位置的清楚、醒目。
活动延伸
幼儿对自己的标志牌进行调查:(1)设计的标志牌能否被别人发现?(2)标志牌的图案能让别人看懂吗?(3)标志牌呈现后,问题得到了解决吗?
共构活动的感悟
关于活动的产生(关键词:追随)
开学至今,围绕“标志”,我班一直在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疑问、讨论的焦点等,逐步共构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寻找、收集交通标志”“相似标志”“我统计的标志”“创编标志歌”“我发现的生活标志”,以及如今生成的“我为幼儿园活动区设计标志牌”。该活动源于孩子们在平日的生活、游戏中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大胆地向老师或同伴提出。如:“今天下雨了,妈妈差一点在幼儿园大门口摔交”,“教室走廊花台里的花总是要被朋友摘掉。”“玩沙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一高兴就将沙洒在别的小朋友头上”……孩子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想到通过立标志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让我欣喜。
关于活动的想法(关键词:思考)
怎样让活动的价值发挥最大,这是师生共构开展至今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分析生成活动的特点及分析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点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在第一次为班级活动区设计标志,孩子们在分享时发现:问题与设计图案不相符,标志图案太小不醒目,呈现的位置不恰当,有些问题没有发生不需要标志,有的标志没有支撑材料容易掉等等。如今,孩子关注活动区出现的问题,那么他们会在活动中去解决上一次设计出现的问题吗?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个“设计、制作、呈现”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吗?
发现:要将看到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图形准确表现出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何况这次孩子是为幼儿园设计标志,与为班级设计相比加大了难度。只有让孩子在具体的场景中充分观察、思考,并结合对标志设计的已有经验,幼儿才能在第二次的设计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前期经验的获得尤为重要。
策略:采用小组为单位让孩子选择活动区进行观察,并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张调查表,让孩子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设计标志的形状,及呈现时所需材料都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记录。
价值:①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②针对性地观察、记录,能有效提升孩子设计的技巧。③材料的记录能帮助孩子在设计活动前对自己所需材料有所思考,有所准备,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也透过记录看到孩子在选择材料上的变化并能及时提供补充和完善材料。④设计之前让孩子相互分享记录的内容,不仅能提高大胆表达的能力,还能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设计,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设计中记录表的参考也能帮助孩子回忆问题的场景,使设计更具计划性、科学性。
关于师生共构带给孩子新的变化(关键词:提升)
1、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提高,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由于活动来源于幼儿,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他们需要的,因此总能引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乐意尝试各种方法。
2、培养了孩子细致观察、大胆表述、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经常为幼儿提供实地观察、分享讨论、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以尊重、平等、宽容、接纳的态度去支持孩子多样化的表达,使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述力、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提高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孩子们总会问出许多个“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去记录、讨论、探索、发现。每一种经验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受欢迎的,正是这种对经验的开放态度使得他们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4、幼儿学会了在交流(与老师、同伴、成人、环境)中学习。共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教师、成人交流,和环境对话,并从中获得经验。
5、提升了幼儿敢于表达敢于表现的能力。教师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不压抑自己,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各种活动,大胆展示自己。
6、建立了自信的品质。孩子在活动中反复尝试,反复验证,对自己充满信心,形成了自信的品质。
7、增强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的机会,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建成探究小组,在共同观察、记录、收集材料、制作的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关系逐渐建立。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
8、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并能自觉遵守。孩子们通过对标志的理解、认识、运用,将遵守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能在活动中去督促自己,建立良好行为。
9、积极关注周围人或事,更加热爱生活。共构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还促使孩子们对周围的人或事抱以积极关心的态度,有了主人翁意识,对生活也更加热爱。
关于师生共构带给教师的新思考(关键词:深思求变)
1、教师追随孩子兴趣提供活动,不是等待孩子在活动中变化与发展,而是积极思考活动本身的特点,价值的倾向,让孩子学会在活动之前去分析思考问题、准备材料等,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获得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起到支持、推动、促进的作用。也就是说师幼互动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活动当时,而是围绕“怎样促进孩子发展”从活动的准备、进行、分享等方面,给以充分的体现。
2、不同班的孩子开展同一个共构活动,其生成的活动内容会不一样,会更能反映本班孩子的特点、兴趣倾向,更加有利于教师分析孩子、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3、共构活动中音乐元素的加入。我们都知道音乐活动深受孩子的喜爱,而师生共构的活动也是孩子们喜欢的,那么这两者能发生联系吗?在我班开展标志的共构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一首相关儿歌《交朋友》,而在舞蹈《青春舞曲》的学习中,孩子们对其音乐旋律很感兴趣。但我发现《青春舞曲》的歌词较成人化,孩子不容易理解,而《交朋友》的儿歌内容深受孩子喜爱,能不能将两者结合呢?于是我开展了创编歌曲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将儿歌配人音乐旋律,同时去感受创编歌曲的另一种形式。孩子们在此活动中参与积极,创编的热情高涨,并命名为“标志歌”,同时成为孩子喝水、聊天时经常传唱的歌曲。
我的思考,我的想法,能带给孩子们这样的变化与发展,我感到非常欣慰。所以我想说,师生共构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建构快乐、共同成长、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