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多样化的科学活动指南策略
作者:刘秋敏
学轩小朋友正在科学区探索天平,他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分别放上5克和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往右边倾斜。接下来他不断地往左右两边的托盘上添砝码,可天平总是不平衡。他不解地问我:“老师,怎么会这样呢?”没等我回答,他干脆用手往右边的托盘一压,这时天平的指针左右摇摆,最后指向中间。他高兴地欢呼着:“太好了,平衡了。”“你真棒!但是如果不用手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让它平衡吗?”“可以加砝码,可是我已经加了,不会平衡。”“想想看,要怎样让它平衡呢?”“两边托盘上的东西要一样重。”“你说得真棒,那看看你两边加的砝码重量一样吗?”听我这么一说,他边检查边答道:“这边(左)一个10克砝码、一个5克砝码,另一边(右)只有一个10克砝码。”“那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我紧接着问道。“哦,我知道了。”说完他从左边的天平上取出5克砝码。这时天平平衡了,他高兴地叫起来:“我成功了。”接着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探索,每次都能让天平平衡……
分析和策略:从案例看,该幼儿懂得天平平衡的原理,所以我的指导重点是如何让他在操作中正确运用这一原理。当他通过手压使天平平衡时,我肯定了他的做法,并启发他思考其他方法。由于他没看清或不会识别砝码的重量,所以他加砝码并没有使天平平衡。于是我提醒他看看天平两边砝码的重量是否一样,以引起他的关注,让他自己解决问题,后来他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体验。可见,当幼儿在探索中遇阻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可运用启发性语言,以提问的方式推进幼儿的探索活动。
案例二:蜡烛熄灭
祥霖和一红小朋友正在做蜡烛熄灭的实验。只见祥霖从筐里取出一根蜡烛,点燃火并固定在桌上。这时他对旁边的一红说:“可以盖了。”一红听了便拿来一个杯子,盖在蜡烛的上面,这时蜡烛熄灭了。“哦!成功了!”他俩高兴地叫了起来。一红问祥霖:“你知道蜡烛为什么会灭吗?”祥霖理直气壮地说:“当然知道,你把杯子盖在蜡烛上面,杯底就把火压灭掉。”“不对,是因为盖住后里面没空气,火才灭的。”“我不信。”“就是!”“不是!”……他俩吵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一红说:“要不我们用这个大杯子来盖蜡烛,杯底离蜡烛远.看看能不能再把火盖灭,就知道谁对了。”“好吧!”达成共识后,两人再次实验,结果蜡烛还是灭了。祥霖心服口服地对一红说:“你是对的。”
分析和策略:该案例中的两个小朋友虽都能正确地进行实验,但对蜡烛熄灭的原因一个明白,另一个不明白。因此,他俩争执起来。但我没有介入,而是保持关注.以防争执升级。最后他俩通过再次实验验证出正确答案。幼儿间的这种互动交流具有积极性,有益于幼儿的自我发展。如果教师过早介入,幼儿就会丧失在矛盾中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中,教师有时保持沉默是有必要的。
案例三:平衡器
辛佳小朋友来到科学区,抓起一把花片从平衡器圆盘左上方高高地撒下来,结果花片有的掉在地上,有的落在圆盘上又滑了下来。她又用同样的方法试了几次都不能成功。她叹了一口气,摸着后脑勺说:“气死了!”过了一会,她的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自语道:“对啦!我用手拿着。”说完便用左手握住圆盘,右手连续抓了三把花片放在圆盘上。可当她再次放开双手时,花片又全部掉了下来。“气死了,真没劲。”说完她拾起地上的花片准备离开。我忙拉住她,并拿来一个翘翘板对她说:“用什么办法可以让翘翘板保持平衡呢?”她说:“两边的重量要一样。”“真聪明,你可以再去试试看,用同样的方法能否让圆盘保持平衡。”在我的启发下,她左手握住圆盘,右手很小心地在圆盘的四周分别放上花片,当她松开手时,圆盘平衡了,她高兴地叫起来:“我成功了!”接着她又不断地加花片,继续探索。
分析和策略:该幼儿前几次操作失败的原因是不懂得平衡原理,即要在圆盘重心的四周放上同等重量的花片后,圆盘才能保持平衡。在遇到几次挫折后她想离开。我及时介入,为她提供了翘翘板这一“台阶”,使她将翘翘板平衡的经验迁移到平衡器上。当幼儿在探索中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可提供一个能够让幼儿产生类似或相关经验的“台阶”,使她尝试用旧经验解决新问题。
案例四:球和斜坡
宏伟小朋友用积木和球在斜坡上做滚动的实验。他笑容满面地告诉我:“老师,我看到球会滚得很快,积木不行(能),是滑下来的,像滑冰一样。”“你看得真仔细。”我鼓励了他。为了使他进一步探索,我拿来一个大球对他说:“你猜猜看,如果这个大球跟乒乓球比赛,谁会滚得较快呢?”他摸摸后脑勺说:“好像是大球吧!”接着又改口说:“应该是小球吧!”“到底是谁滚得比较快呢?你试试看吧?”这时他将大小球先后放在斜坡上做实验,反复做了两次实验后他还是得不到结论,再次摸摸后脑勺说:“好像是一样快又好像不是。”看他有点惘然,我说:“你再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比较出大球和小球滚的速度呢?”他沉思了一会儿,高兴地说:“我知道了!”他将两个球放在斜坡上让它们同时滚。“是大球滚得较快!”他高兴地回答并在纸上记录着。为了激发他继续探索,我又引导说:“看看这些球的重量和这些斜坡的高度有什么不同?你还能想出别的玩法吗?”他又再次投入了实验……最后我看到他在记录纸上记录着重的球和斜坡高度大的球滚得较快,轻的球和斜坡高度小的球滚得较慢。
分析和策略:从案例看,该幼儿第一次独自进行“球和积木”在斜坡上滚动的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为了促使他进一步探索,我采用“步步推进”的指导策略,通过三次语言引导,使他对“球和斜坡”的实验获得了更深的认识。步步推进是科学区探索活动中有效的指导策略之一,它能使幼儿的探索活动层层深入,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五:接线路
学轩小朋友在操作电路板,他先接2、3、5、7的电路板,再接一个电池板、电珠、开关。接完后,他兴致勃勃地打开了电源开关,但发现小灯泡不亮。他笑着自语道:“我知道了,肯定是没连接好。”说完就将每个连接点重新按压一下,再打开开关一看,小灯泡还是没亮。这时他急了,好奇地问我:“老师,怎么还不亮呢?”我装作不懂,拿出一幅电路图对他说:“你参照着电路图检查一遍,看看会怎样?”结果,他发现把电路板8接成了3,于是他重新连接,结果小灯泡亮了。
分析和策略: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指导策略是图示指导,就是将抽象的电路图用一幅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并注释简单的文字,让幼儿根据图示来探索。该幼儿正是在图示的指引下,检查出错误所在,并做出了正确的连接,使实验获得了成功。图示将抽象概括的要求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幼儿一见就懂、一看就知道怎样操作,因此是科学区探索活动中有效的指导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