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来,干杯”》等
作者:唐 杰等
活动结束后,我端起杯子想喝水。这时,宇宇端着杯子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想和你干一杯。”“好呀,希望你越来越聪明!”说着,我轻轻和她碰了一下杯。宇宇高兴地把杯子里的水喝了个底朝天。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见了。也端着杯子要跟我干杯,特别是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也拿着杯子朝我喊:“老师,还有我呢!”看到这种情形,我想何不用“干杯”来激发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呢?于是。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喝水的谈话。并由他们自己制定了规则,如:要轻轻碰杯,不要大声吵嚷等。再到喝水的时候,孩子们主动三三两两地站在一起。碰碰杯,说句祝福话或悄悄语。喝水的难题被解决了。
有趣的表情 刘红娟
在教孩子们认识表情时,我准备了糖、醋、盐、苦瓜、辣椒粉等。首先。我吃了××后,请孩子们根据我的表情猜一猜我吃的是什么。如我吃了辣椒粉后把嘴张得大大的,不停地用手扇着吐出来的舌头,孩子们兴奋地猜着答案。接着,我把孩子们分成“吃的一组”和“猜的一组”,让他们交互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他们不但观察到了别人的表情,知道了不同味道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表情;而且他们能用表情表述自己尝到的味道。并用画笔记录同伴有趣的表情。
椅背上的蝴蝶结 王 娟
到了中班下学期,系蝴蝶结式的鞋带法成为幼儿必学的一项生活技能。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掌握这一技能,我们尝试了在椅背上练习蝴蝶结的方法。最初。我们给每位幼儿发一条彩色的带子,要求幼儿每天入园后给自己的小椅子系上一个蝴蝶结,离园时解开蝴蝶结放入抽屉。如果幼儿不会,可请老师或同伴帮助;一周中每天都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幼儿可得到一颗五角星。后来,我们把蝴蝶结当作对幼儿的奖励。一天中,幼儿每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就可以得到一条彩带。变成蝴蝶结系在椅子上,系得越多,幼儿的表现就越好。这一下,蝴蝶结不仅成了幼儿的向往物,而且也成为家长的关注点了。
多彩的面条 白 贝
美工活动中。孩子们正在认真地练习用纸撕面条。忽然。霆霆拿着用绿纸撕好的面条对我说:“老师,我做的是蔬菜面,我吃过这样的面条。”霆霆的话启发了我,这不正是引导孩子们迁移经验的大好时机吗?于是我对孩子们说:“霆霆是个爱动脑筋的‘面点师’,做出了蔬菜面。想想看,我们还可以做出什么好吃的面条呢?”这下孩子们活跃起来了,红纸撕成了西红柿面,黄纸做成了鸡蛋面,紫色的是葡萄面,绿色的是苹果面,还有菠菜面,大虾面……可见。我们只要用心、细心、有心地去观察和倾听孩子。就能抓住教育的契机,适时地引导孩子快乐地学习。
“造皮球” 孙海霞
我正和小朋友玩“造皮球”游戏,游戏规则是师生手拉手圈成一个圈,一边转圈一边念童谣:“大皮球,小皮球,圆圆的皮球哪里来?工人叔叔造出来,我们也来造皮球。”童谣念完后,我说出一个数字,如6,就要有6个小朋友紧紧抱在一起,其他任何组合都不行。组合成功的一组,被我点击。小朋友们则发出响亮的皮球爆炸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总有几个孩子凑不上数。于是,我采用单双数轮换的形式解决这一难题。我说!“单数组合。”孩子们飞快地凑数:3、5、7、9,最后一个小朋友也算一个小皮球,这样每个孩子都被点击到了。我又说:“双数组合”,孩子们2个、4个、6个、8个紧紧地抱住,最后有一个组合只有5个人,他们知道这个组合不行,看着他们焦急的样子。我及时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这一玩法既突破了原有游戏对数字的局限,又巩固了孩子们对单双数的认识。而且在游戏中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