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打开另一扇窗

作者:梁 伟




  奥托·瓦拉赫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曾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但他的成才过程却经历颇多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据说,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面对如此令人失望的评语,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教师的评语比上一次更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的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是“朽木难雕”,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试验应有的素质与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结果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在同类学生中,他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经过刻苦的努力,他终于登上了化学领域的科学高峰。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曾经在《辽宁青年》上读过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心爱的小狗死了,她非常伤心地趴在一扇窗户边,看着别人慢慢地掩埋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狗,不由得流下了悲伤的眼泪。这时,她的爷爷走过来,轻轻地对她说:“宝贝,你为什么不打开另一扇窗呢?”小女孩听了,便一边流泪一边慢慢打开了另一扇窗。突然,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窗外,各种各样的鲜花正在竞相开放,美丽的蝴蝶、辛勤的蜜蜂,还有很多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漂亮的小鸟,正在热闹地穿行其中。看着看着,小女孩不禁破涕为笑,心情好了很多。
  是啊,瓦拉赫的成功不正是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吗?打开这扇“窗”,他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的“笨拙”和老师失望的评语,而是看到了自己冉冉升起的新的希望,看到了自己无穷尽的巨大潜能。
  当今著名的潜能成功学研究者,美国的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这种潜能,就会有无穷的能量。”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拥有自己的强项,也同样拥有自己的弱项。也许他们某一方面不如人意,但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能的强项,使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他们所缺的也许并不是能力,而是教师正确的引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看到学生某一科成绩暂时落后或某一方面学习有困难时,不要讽刺挖苦,也不要将其一棒子打入冷宫,宣告其“死刑”。而应多多了解学生的性格、品质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素质差异,从中发现他们过去未能显现出来的潜能,千方百计地去激励、唤醒、鼓舞、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颗慧心。须知,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教育是充满智慧的爱的艺术。教育学生就是这样,要仔细观察学生,对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多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找到发挥学生潜能的最佳点。当他们在某一方面看到失望时,轻轻为他们打开一扇能看到美丽风景的“窗”,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