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大班“做中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作者:张丽霞




  教师C:我觉得这样更加不行,装圆珠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的地方如果停下来,再装就很困难。我认为不需要记录,只要他能够将笔装好,不管他用什么顺序都可以。
  执教老师解决策略:我也觉得非常困惑,在有些活动中,记录能够帮助幼儿思考,但是在某些“做中学”活动中,记录似乎是不必要的,对于幼儿的探索与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仅仅是为教师了解幼儿的情况提供参考。在这个活动中,如果不记录装笔顺序,就不能体现装笔这个环节幼儿的思维过程,但是如果要记录,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个记录。因为我觉得幼儿之所以在回忆的时候会与自己的操作不符,很大的原因是他对操作的步骤还不是非常熟悉。如果我们在教室的区角中继续提供笔给他们拆,而且不是拆一次,多次拆装后,幼儿熟悉了这一过程,再来记录,可能记录的准确性就会有所提高了。
  4.第二次操作:第一次成功的幼儿可以重新拆装一次,第一次没组装好的幼儿可以重新组装一次。
  根据第一次活动后做中学课题组教师的评析结果,我对“拆装圆珠笔”活动进行了如下修改:
  
  活动目标
  
  1.在拆笔、装笔的过程中探究圆珠笔中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空间关系的经验。
  2.在拆装的过程中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初步培养轻拿轻放的习惯。
  3.给能力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
  
  活动准备
  
  圆珠笔、记录表等(增加一些更复杂的圆珠笔)。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圆珠笔,引导幼儿猜想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请幼儿记录猜想。
  
  二、幼儿拆圆珠笔
  1.引导幼儿拆圆珠笔,并记录。师:现在请你们把圆珠笔拆开来看一看,里面究竟有什么,拆的时候要轻手轻脚,注意看看每一种零件的位置,把拆下来的零件放在筐里并做记录。
  2.交流实验过程:①提问:你们在装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重点帮助没有拆成功的幼儿分析原因。②请幼儿数一数,可以拆出几样东西,看看自己是否都记录下来了。
  
  三、装圆珠笔
  1.引导幼儿装圆珠笔。师:刚才我们把圆珠笔拆开来,你们能不能再把它装起来?可以先想一想,应该先装什么,后装什么?(这里不再需要幼儿记录装笔的顺序)
  2.幼儿装圆珠笔,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在另一组准备一些比较复杂的圆珠笔,已经装好的幼儿可以继续探索)
  3.请部分幼儿交流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请已经装好的幼儿进行装笔的示范。
  教师总结:要把笔装好需要两个条件:①所有的零件都齐全;②按照正确的顺序。
  4.第二次操作
  第一次没组装好的幼儿可以重新组装一次,第一次成功的幼儿可以挑战新的圆珠笔。
  
  活动延伸
  可以收集更多更复杂的圆珠笔放在区角里让幼儿拆装,并记录装笔的顺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