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冬去春又来

作者:纪亚梅




  春风吹,吹走了冬爷爷,吹来了春姑娘。春姑娘给孩子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礼物:嫩嫩的小草从柔软的泥土里探出头来笑;碧绿的柳树在池塘边轻轻地梳洗着长发;调皮的蝌蚪扭动着小尾巴在跳舞;金黄的迎春花在阳光下和蝴蝶嬉戏……此情此景对孩子们来说,恰是一本活教材。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自然教材”呢?
  
  一、用感官来感知
  
  让幼儿运用感官感知自然资源,取得对自然之物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幼儿从自然界中摄取知识的养分。
  视觉感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山川湖海、飞禽走兽等都可以用视觉来感知。这些有着具体形象的事物是多姿多彩的,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因此,我将这些事物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展音乐活动《郊游》、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活动《春天》、数学活动《小鱼游来游去》、健康活动《绿色的树木》等。
  听觉感知。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如虫鸣鸟叫的声音、水流潮涌的声音、风呼雨注的声音等等奇特而美妙。我经常用这些声音设计一些活动。如在《小动物的叫声》活动中,我让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根据声音区分出不同的动物。又如在《小耳朵听一听》活动中,我把各种材料(小石子、黄豆、沙、树叶等)放在易拉罐中,让幼儿通过听摇动的声音来辨别罐内所藏之物。
  味觉感知。幼儿的味蕾比较敏感,他们对不同的味道会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如吃到苹果时,会面部放松,眉开眼笑;吃到苦瓜时,会眉头紧皱,难以下咽;吃到酸梅时,会掀起嘴巴,小脸微皱……这种直接的经验感受能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知识储备。我在《尝尝我是谁》的活动中,蒙上幼儿的眼睛,让幼儿根据吃到的食物猜测该食物的名称,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本上都能猜出食物的名称。
  嗅觉感知。自然界中有香、臭、腥等多种气味,教师经常锻炼幼儿感知这些气味的能力,能提高幼儿脑部对气味的灵敏度,使幼儿脑部的运作更灵活。我经常让幼儿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刺激幼儿的嗅觉系统,并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触觉感知。幼儿对事物的感知离不开触觉的参与,如皮肤可感知水温,手可掂量物体轻重,脚可感知地面平坦与否……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触觉从中获得具体的知识体验。
  
  二、用语言来表述
  
  在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述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对具体知识经验的再认知。教师可教幼儿用儿歌、故事、谜语等方法表述对已有经验的再认识。如用儿歌表述小白兔的习性和特点: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二是分享与别人交流情感和体验的乐趣。幼儿感知着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万物,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获得了有益的体验,他们常会把自己的感受和同伴交流。如幼儿甲:我今天看见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了,过几天还会长出前腿,小尾巴慢慢地变短,最后会变成小青蛙。当他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别人时,心中洋溢着自豪感,而听的小朋友也会饶有兴趣地感受着这份欣喜。
  三是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从中积累了许多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和基础。我在《看谁说得好》的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尝试着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三、用游戏来巩固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对感性经验再实践、再认识,教师可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大自然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步增强对感性经验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加深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我设计了以“水”为主题的游戏。在该游戏中,由于幼儿对“会浮的物体可以沉下去,会沉的物体可以浮上来”有了感性经验,因而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将该感性经验进行重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