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幼儿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扬

作者:陆克俭

师进行统一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发的业余进修,真正落实和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四,重视教师形象的建立与维护。教师形象应是幼儿园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是幼儿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可以在幼儿园的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在社会上树立幼儿园良好的信誉,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提高幼儿园的竞争力。所以,在幼儿园应实施和落实教育“名牌”战略、“名师”工程,以教师质量树教师信誉,以“名师”、“名园”获得更大的社会声誉。
  第五,真真切切地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尊重教师,尊重人才。教师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为此,幼儿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应把教师置于幼儿园管理的最高位置,视教师为幼儿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的科学与文化素质的提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视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另外一方面,要重视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是幼儿园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六,创造幼儿园内外和谐的环境。只有符合教职工所需要的、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物质、文化环境,才能激发教师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只有符合教职工文明和谐的园内、园外的人际交往环境,才能使教职工在工作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尊重,找到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从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形成一种真正的、强大的凝聚力。为此,幼儿园也应从教职工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儿童的角度去创设和优化物质、文化和人际环境。
  另外,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注意教职工个人的精神追求与集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和谐与互动。一方面要鼓励、提倡教师尊重自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主见,有自主、自动、奋发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精神需求。否则,将会产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间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的冲突与摩擦,而影响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同时,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因而同一时期要求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一致的价值观、思想、理念和行为是不现实的,应该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人与人之间有差异。为此,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应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多元性等特征。

[1]